告别“工作狂父亲”形象日本推动“家庭主夫”浪潮

2019-10-30 来源:参考消息网
日本
  

timg - 2019-10-30T170559.561.jpg


  参考消息网10月27日日报外媒称,现在“家庭主夫”在日本变得很常见,这一角色重塑了日本传统家庭的生活。不过这个改变过程必然是缓慢而渐进的。

  据拉美社10月24日报道,日语“家庭主夫”的英文拼写是“ ikumen”,是日语“照顾孩子”的英文拼写“ ikuji”和英语“男人”的组合。这是一个由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10年创造的词汇,目的是鼓励男性更多地参与家庭生活。主夫的主要任务就是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承担起过去家庭主妇的责任。

  官方将其定义为“愿意养育子女,并通过抚养子女不断成长的男性”,或者“未来希望这样做的男性”。简言之,就是指留在家中的父亲角色。

  据报道,争当“家庭主夫”在日本已经形成一场全国性运动,也成为日本政府出台的社会福利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男性劳动者可以享受陪产假,这与日本男性都是远离家庭生活的“威严父亲”或者“工作狂父亲”的陈旧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拉美社称,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表的一项有关世界儿童福利政策的报告,日本的这种陪产假制度被认为是全球最佳的儿童福利政策之一。

  然而,报道也指出,这种新生现象尚未获得日本社会的广泛认可,特别是思想更保守的老一辈人,因为在日本社会中父权思想依然存在。

  报道称,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享受陪产假的男性劳动者依然很少。在2017年,只有十分之一的日本男性劳动者提出休产假申请。为什么在日本休陪产假的男性比例这么低?而且不出专家所料,愿意扮演“家庭主夫”角色的大部分是年轻一代呢?

  专家认为,各个年龄层的日本人在看待父亲角色的问题上存在代沟。老观念是,在日本社会,父亲的主要作用是在经济上支持家庭。据估计,上世纪80年代,平均每位父亲在平均工作日与子女互动的时间间隔40分钟。在子女心目中,父亲是可敬而不可亲的形象。子女尊敬甚至惧怕怕父亲。

  报道指出,这种观念态度对日本社会的新生儿出生率产生了影响。在日本社会中,女性在新生后重新找工作非常困难,这也导致许多人不愿走进婚姻的围城。

  “日本的父亲”。“家庭主夫”现象的出现对日本父亲产生了影响。过去日本父亲更多专注于工作,不愿打破性别角色的陈规旧俗,从不愿意亲手抚育子女,甚至让孩子母亲一人担起重任。日本社会的新目标就是打破陈规旧俗的束缚,鼓励男性积极参与抚养孩子的过程。

  在2002年只有0.33%的男性劳动者在孩子出生后休了陪产假; 2012年这一比例为1.9%,而在2017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了。 5%。

  据报道,日本政府通过设立研讨会等形式促进社会观念的改变。同时,媒体也将通过“家庭主夫”塑造成英雄形象为政府的政策助威。在媒体报道中,照顾孩子的“家庭主夫”俨然都是充满阳刚之气和男性魅力的真汉子。

  因为,参与家庭生活很可能占用工作时间,让他们很难应对更高的职业挑战。

  拉美社指出,为了帮助男性工作者协调工作和家庭生活,日本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未来仍将在推进伴随产假制度上继续前行。(编译/刘丽菲)


原文链接:http://news.eastday.com/w/20191027/u1ai20100878.html


上一篇:女工怀孕即遭辞退 主张平等就业权获法院支... 下一篇:两部门:对个人所得税严重失信当事人实施联...
推荐阅读

社保新变化:分征局面即将结束 6

2018-12-14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