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员工持股试点年内启动 员工与国企利益将紧密结合

2016/11/2 15:11 来源:劳动法苑
事业单位 股权与期权
  
  本周央国企热点舆情主要有:首批员工持股试点年内启动、铁腕治理产能过剩多家央企划定僵尸企业清退期限、中煤集团接手*ST新集或拉开煤炭央企重组大幕等。其中,首批员工持股试点年内启动,员工利益与国企利益将紧密结合引发舆论集中关注。
  首批员工持股试点年内启动员工与国企利益将紧密结合
  据《证券日报》10月26日报道,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对重点群体实施激励计划,带动城乡居民实现总体增收。《意见》从三方面提出要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激励方式。一是完善对组织任命的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二是研究制定在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三是稳妥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探索通过实行员工持股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
  舆情点评:
  作为国企改革“1+N配套文件之一,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今年8月份印发的《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将在年内启动实施首批试点,关于激励骨干员工、关键岗位员工等相关规定受到关注。相比之下,此次《意见》发布后,媒体报道重点普遍围绕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激励方式,《第一财经日报》刊登《国企高管不能光“限薪职业经理人薪酬市场化》的报道还关注了国企高管“限薪问题,呼吁建立探索长效激励机制,减少人才的外流。
  在“限薪之外的国企薪酬制度改革引发讨论,相关话题主要围绕国企负责人薪酬激励制度、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及进一步细化员工持股规定等内容。业内人士提出,薪酬激励制度对于考核系数上限的规定,不利于更好地激发国企负责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下一步开展国有企业负责人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试点的相关细则也将继续吸引舆论关注。
  在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方面,舆论普遍认为,现在的难点集中在现有企业管理人员身份转换和定位的问题,重点是确保职业经理人制度长期有效运行。此外,多数网民观点对员工持股并不看好,有网民提出,员工持股对提高国企管理运行效率作用有限,并呼吁建立薪酬激励机制,激发内在劳动创造动力。同时部分网民对政策落实中可能引发的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表示担忧。
  随着相关细则的制定及实施开展,公益性和垄断性企业在反腐、薪酬分配等方面仍然具有较高的舆论敏感度,而竞争性行业如何提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也将面临较大舆论压力。在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才激励、员工创造力,塑造试点改革的示范形象,将继续考验企业应对能力。

原文地址: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6/1102/c394874-28828148.html
上一篇:湖南职工平均工资53889元 退休养老金涨至2... 下一篇:沈阳:有劳动能力低保户三次无理由拒绝就业...
推荐阅读

社保新变化:分征局面即将结束 6

2018-12-14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