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东莞传统制造业萎缩挤压基层劳动力外流

2016/1/6 11:22 来源:劳动法苑
劳动力 就业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东莞的哪些行业最受求职者青睐?人才流动情况如何?昨日,智联招聘发布了《2015年东莞人才流动现状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东莞依旧是工业主导型的发展城市,第二产业的用工需求和求职人数体量很大,而政府机关、公共事业领域的求职竞争最为激烈。
  《报告》分析认为,随着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东莞的用工结构正逐渐发生改变,最基层劳动力正随着产业的转移而流出,更多学历较高的人才则从深圳、广州流入东莞。
  学历较高人才占比在升
  《报告》显示,东莞传统制造业萎缩、生产技术升级、激烈的行业人才竞争等因素挤压基层劳动力外流。与此同时,东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才引进政策,正吸纳更多学历较高人才的进入。总体而言,东莞的人才总量虽呈流出态势,但学历较高人才的比例正逐步提升。
  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的流动人才中,流出东莞的占57%,流入东莞的占43%。从学历构成上看,东莞流出人才主要为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即缺乏技术和经验的基层劳动力,2014年~2015年,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占东莞流出人才的比例均在55%左右。2015年流入东莞的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高达53%,比2014年提升8%。在整体呈现人才流出的情况下,该趋势将逐步促使东莞完成人才结构的转型,打造多元化的人才型创新型城市。
  从区域来源看,一线城市流入东莞的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较高,特别是深圳在高等院校不多的情况下,本科学历者的比例依旧高于大专学历者。一线城市流出的本科人才是东莞中高端人才的主要来源。
  东莞地区流出的人才中,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多偏向选择周边的深圳和广州,其中深圳相较东莞及广州的高工资是吸引该群体的主要因素。深圳和广州依旧是东莞人才的主要输出地,相比而言,东莞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劳动者更倾向选择广州。
  除广东省外,东莞区域人才流出进入的省份主要为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四川、江西,其中以湖南、湖北为主。上述省份除浙江、江苏外均为东莞外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可见,东莞区域流出的人才大多选择回到原所在地就业。浙江进入东莞区域人才流出省份前五的主要原因是以温州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群承接了部分劳动力。
  才市之最
  加工制造业仍是香饽饽最受求职者青睐
  东莞作为曾经的“世界工厂,以加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十分发达,凭借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吸引了大量求职者的关注。2015年,电子科技半导体、加工制造、大型设备重工业、耐用消费品以及房地产行业领跑求职者最受关注的行业。
  《报告》分析认为,耐用消费品和房地产行业的核心岗位是销售类,不同企业间待遇差别较大,造成了其间就业者的高频率流动性,二者是构成东莞第三产业的重要人群。
  而在企业用工需求方面,加工制造、电子技术半导体、大型设备机电重工依旧占有较高比例。其中,在东莞在线职位发布数量上,加工制造业占了37%。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模式的鹊起,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愈发紧密,“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人才需求不断提高,在职位发布数上,超越了房地产,跻身于2015年职位需求行业前五名。
  竞争最激烈
  公务员系统求职者争得最欢
  与全国大部分城市一样,东莞公务员系统的求职者竞争最为激烈。其次,加工制造与电子科技虽有较大用工需求,但求职者数量更为庞大,竞争指数紧随其后。
  随着传统制造业转型,“机器换人等带来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该行业的劳动力需求总体呈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人才供需呈现供大于求状态。较高的竞争指数同样将促使该行业基层劳动力外溢,这部分人才正逐步流出东莞。
  相反,东莞在计算机软件、学术/科研、IT服务、网络游戏等行业存在较大的劳动力缺口,竞争表现得最为缓和。据《报告》分析,东莞传统制造企业要真正实现“机器换人,从根本上完成生产线的蜕变,不仅需要政府补贴、利好政策等,更需要在长期的人才结构调整中重视计算机软硬件方面人才的梯队建设。
  智联招聘在企业调研的过程中还发现,企业在转型期面临的问题更多体现在“技穷上:企业有资金也有意向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但在中高端技术人才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引才手段。
  哪些人走了?
  没太多工作经验及技术积累者
  《报告》分析称,广州、深圳、东莞三市构成3000万人口城市群,因地理位置相近,饮食习惯、城市文化类似,三市间人才交流日趋频繁,人才偏好同样明确。
  从工龄结构上看,东莞溢出的劳动力中,有3年以内工作经验者比例很高。这一群体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及技术积累,处于职业定位尚未成型阶段,愿意做新的尝试。他们更多选择向东莞周边的深圳、广州发展,也有部分选择回到原籍,在熟悉的环境中寻求就业机会。工作时间达6~12年的劳动力处于职业生涯中比较稳定的阶段,迁移成本较高,整体流动比例偏低。
  值得关注的是,在东莞流入其他省份的劳动力中,31%为工作年限在12年以上者。他们多事业有成,在拥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后,很多选择回到家乡发展。
  东莞流出的人才主要集中在电子科技、加工制造、大型设备等支柱产业,这部分人才多流向深圳原特区外的加工制造业,为其提供低成本劳动力。另一方面,快速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劳动人才大量流出,该群体核心岗位为销售岗,反映了深圳正逐步完成产业转型,第三产业人才需求量较大。
  哪些人来了?
  有较高技术水平者从深圳来
  第三产业的从业者从广州来
  与劳动力流出情况相反,从深圳流入东莞的人才多为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拥有较高技术水平者。工作经验3年以下的群体从深圳流入东莞的较少,而从广州流入东莞的这类人则较多,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
  从人才流入情况来看,东莞从深圳大量引入技术型人才,其中以电子科技、加工制造及大型设备为代表。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推广,通信/网络类人才同样占有极大比例。此外,深圳土地供应稀缺,新增供应楼盘减少,大量房地产从业人员选择来到与深圳相邻并具升值潜力的东莞发展。
  广州第三产业占比高于深圳,流入东莞的人才中,占比最大的为房地产及耐用消费品行业人才。

原文地址:http://news.timedg.com/2016-01/06/20329382.shtml
上一篇:深圳劳动关系“蓝皮书”发布 补偿金争议增... 下一篇:沪上多所高校发布2015年就业质量报告
推荐阅读

社保新变化:分征局面即将结束 6

2018-12-14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