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与戴尔放弃员工绩效评估 但似乎不是好主意
2015/11/9 13:40
丨
来源:劳动法苑
媒体开始注意到,微软、戴尔、埃森哲和纽约人寿等大公司均开始放弃管理界最令人厌恶的传统之一:绩效评估。《华尔街日报》在几天前注意到了这种趋势,上个月,《哈佛商业评论》和CNN财经频道均发表了与此有关的文章。这些文文章的主题是一致的:哈利路亚,绩效评级终于死了。
要不是由于一个问题,我也会为此举喝彩的。不同方式的绩效评级只是一种工具,许多公司轻视它,并非因为工具本身不好,而是因为使用工具的人不称职。公司真正要做的是提高工具使用者的技能水平,帮助员工变得更好,尽管这项任务更加艰巨,但领导者可能认为,他们可以通过改变工具来改善公司的绩效——这是一种危险的心态。
对于绩效评估这一工具好坏的争论,所有人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是杰克韦尔奇担任通用电气CEO时推行的强制评级制度:每年必须将所有员工划分出高、中、低三档(随着制度的变化,具体的定义也在改变),并且必须将每个人的级别告诉他们。在通用电气如日中天的时候,许多公司采用了这一制度,但结果并不美好。有些员工对自己得到的评级感到愤怒,有的感觉这种制度造成了彼此对立:我要进入一个更高的级别,必然有人要被挤下去。微软直到两年前才放弃这种制度,公司员工对此感到非常高兴。
当时,我曾与戴维卡尔霍恩讨论过这个问题。卡尔霍恩曾是通用电气的高管,在尼尔森公司担任过CEO。他是这种制度的支持者,也曾在尼尔森公司推行这种制度。他的回答非常简单:这种制度的重点是“强制进行对话。许多管理者讨厌严厉且诚实地告诉员工评级结果。而这项制度正是为了迫使他们这么做。对于其他方式,他没有什么意见,但按照他的经验,哪怕你让管理者有一丁点避免给员工诚实评价的回旋余地,大多数人也会大加利用。而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员工将永远不知道他们的真正表现,从而也就失去了自我提高的机会。
许多放弃旧评级制度的公司,正在寻找其他方式,以强迫管理者进行诚实的对话。例如,Adobe公司的“核查制度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这项制度要求经常提供反馈,但没有一年一次的要求。其他公司也开始采用这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