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上海市委建议:自贸区可尝试突破涉外用工政策

2014/12/19 13:0 来源:劳动法苑
外籍员工 自贸区
  
  据《劳动报》报道,刚满“周岁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正日益受到各方关注。农工党市委日前开展专项课题调研发现,自贸区在取得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产业人才结构不协调的状况。为此,课题建议在自贸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大数据工作机构,为产业人才结构优化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同时,降低上海办绿卡手续的复杂性,尝试突破目前的涉外用工政策,促进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调研发现,相对于上海的产业结构,自贸区只有第二和第三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居主要地位,占比93%左右。而在人才结构方面,2013年自贸区内从业人员总数为28.61万人,自2013年挂牌成立自贸区至2014年4月止,上海自贸区的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值为0.4。当偏离度大于0时,即表明在区内产业中存在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说明自贸区内存在专业人才队伍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失衡,两者结构不能相互满足发展需求。
  据悉,自贸区内产业包括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6大领域。而大量国际化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缺失成为了制约产业升级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农工党市委指出,其中既有现有人才存量和质量缺乏的原因,更有受到区内人才政策、法规及跨境流动的诸多限制的因素,使得区内所需的人才难以根本到位。
  为此,农工党市委建议在自贸区管委会成立大数据工作机构,充分利用技术挖掘,为产业人才结构优化提供准确信息。同时,建议从境内外引入高端人才,包括高端科技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优化产业人才结构。
  目前,中国人才绿卡门槛较高,手续复杂,对人才流动自由度产生了一定影响。农工党市委为此建议,降低上海办绿卡手续的复杂性,理顺申报渠道,为自贸区企业所需的国际研发、创新人才来回进沪提供更多便利性。同时,随着自贸区建设步伐加快,跨境人才流动规模将大幅增加,但区内企业跨境委派员工欠缺明文规定。农工党市委建议尝试突破目前的涉外用工政策,对人才制度与法规进行创新,促进自贸区内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作者:张欣驰 蒋玲

  转载自网络,原文地址:http://news.21cn.com/caiji/roll1/a/2014/1219/02/28753879.shtml
上一篇:北京毕业生求职:留京重于薪酬 下一篇:广州:单位不缴公积金违法信息网上公布并纳...
推荐阅读

社保新变化:分征局面即将结束 6

2018-12-14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