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用工缺口如何补

2021-11-30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就业缺口 人才招聘
  

一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制造业岗位招聘需求保持旺盛势头。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保障制造业人才供给,解决制造业存在的招工难问题,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老板抢人为哪般?

今年3月初,相关媒体报道的一则新闻刷新了人们对当前传统制造业招工的认知--广州招工老板街头排队被工人挑。这则新闻说的是广州市海珠区一段3公里的小路上站满了招工的制衣厂老板,举着各种招工的牌子等候为数不多的打工者挑选。据现场接受采访的老板说,以前都是工厂挑工人,贴了招聘广告就有人来应聘,现在等在路边一整天也不一定能招到人。

看似充满黑色幽默的社会新闻背后,反映了一个不太轻松的社会现实,那就是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企业的招工正在变得不太容易。

现在的工价比前几年大约翻了一倍还多,熟练工人甚至能开到每月8000元以上,但还是招不到几个熟练工。现在如果有人推荐熟练缝纫工给我,我都是要给2000元红包的。广州市海珠区康乐村某制衣厂老板孙宝峰说。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了成都淘宝村的劳务市场,众多制衣厂的老板也和孙宝峰一样面临招不到人的窘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仅是制衣厂招工比较困难,一些从事智能制造的中高端制造企业也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用于手机、电脑、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柔性线路板,目前公司用工在2600人左右,一线工人及技术人员相对偏年轻,整体平均年龄是33岁。目前招工困难的原因主要在于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技术人才补充不及时,以及随着新订单增加,一线工人补充不及时。苏州紫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管理部部长王士美说。

浙江绍兴某汽车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技术员比较难招,招聘竞争激烈,候选人的薪资期望也偏高,企业招聘成本较大。

人社部发布的一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有29个职业新进排行,29个里面有20个和制造业直接相关。这一方面说明目前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另一方面也说明制造业企业的技术人才增速和强劲的制造业发展势头并不匹配。

年轻人都去哪儿了?

一边是制造业企业求贤若渴,一难求,另一边却是大批年轻人扎堆投向了互联网等新兴产业。《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为27.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显示出制造业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在下降。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不再遵循父辈进厂当工人的职业路径,而是根据自己对各种手机客户端的熟练应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选择拥抱互联网行业。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服务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

开网约车是我老乡介绍过来的,之前我在老家的肉联加工厂上班,订单多的时候经常三班倒,时间长了健康也出现问题。后来感觉开网约车挺自由,钱也不少挣,正好有个老乡在北京干这个,我就过来了。来自石家庄的网约车司机郑子飞目前已经习惯了每天11个小时的工作强度,虽然也很辛苦,但他还是觉得开网约车比在车间工作要自由。

采访中,多位依托互联网平台从事外卖、快递等服务业的年轻从业者对记者表示,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首要原因是工作时间灵活,没有工厂车间的各种工作纪律限制,而且工资收入也比较高。虽然工作时长和劳动强度也不低,但相比之下,年轻的他们更愿意为自由埋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昕指出,快递行业的特点是上手快,从业者可以自己掌控挣多少钱,而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过一种自己能够掌控的生活。

但也有专家认为,从众多制造业企业流出的劳动力,实质上是从技能要求比较低的加工制造业,转入到服务业中同样技能要求比较低的快递外卖行业,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青岛大学劳动人事研究院院长谭泓也表达了类似看法,她认为,在分析这个问题时不能忽视年龄代际所带来的择业观念的改变。

对于现在的90后和00后来说,职业选择呈现出两个趋势,要么选择低门槛、自由度高的互联网服务行业,要么选择高门槛、高收入的技术工种。对于普通的车间工作岗位来说,因为工作环境差和收入低,很多人没有兴趣长年累月在车间工作。谭泓说。

制造业用工该如何破局?

制造业在稳就业保就业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需要大力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制造业水平提高。

随着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加工制造设备更新换代特别快,这就要求产业工人不仅要有基础操作技能,还要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或者技工教育,这样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经过培训合格上岗。谭泓说。

谭泓的观点在苏州紫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得到了印证。据王士美介绍,他们公司每年都会从职业院校进行招聘。

这不仅是因为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人符合岗位的需要,而且也因为公司可以根据每年的人才使用计划提前与学校确定合作的方向,提前做好人才培养储备。王士美说。

采访中,相关专家建议,满足制造业用工需求,一方面,要加快制造产业的迭代升级,逐步淘汰传统落后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培养大批适应时代和制造业发展需求的技术人才,改变结构性供需矛盾。同时,还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对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正确价值认知,吸引更多的人进入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https://www.clssn.com/2021/08/15/99902.html


上一篇:如何解除灵活就业人员看病之忧 下一篇: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保服务水平
推荐阅读

社保新变化:分征局面即将结束 6

2018-12-14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