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零门槛”让人才流入,还得让人才留下

2020-04-21 来源:劳动观察
户口
  

a7e3ff4d-6c12-4061-875f-99a414955eb0.png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各地“抢人才”的脚步却没有放慢。据报道,日前,苏州、沈阳、重庆、青岛等城市争相推出各种“福利”政策吸引人才落地,不少地方降低落户门槛,甚至提出落户“零门槛”,对人才提供购房补贴等。比如,沈阳就出台政策,包括技工学校、职业院校及以上在校生和毕业生(含往届)在内的7类在沈人员,可在沈阳落户。

  这些“抢人才”的城市都展现了足够的开放襟怀,让人感受到满满的诚意与善意。落户“零门槛”能否引来“金凤凰”,答案不言而喻。城市缺人,就没有人气;城市缺少人才,就没有发展后劲。故此,无论“抢人”还是“抢人才”,都说明这些城市是务实的,也是有远见的。

  有个大的背景,不能不提。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针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专门要求:“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换言之,除了北京上海等个别超大城市之外,其他城市都应该放开放宽落户限制,因地制宜放宽到“零门槛”,也是应有之义。

  其实,这几年一些城市已在陆续放开放宽落户限制,特别在“抢人才”方面屡有动作。有的城市已经不止一次“抢人才”,不止一次降低落户门槛,比如山东青岛。

  青岛市打包推出10条人才政策——包括在青高校在校大学生、国内(境)外高校专科及以上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可申请落户。大学生在青落户后,可享受青岛市购房政策,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人才公寓。这是青岛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降低落户门槛。

  “抢人” “抢人才”渐成风潮,究竟“抢”的是什么?抢的是产业、是科技,抢的也是人力资源、是发展后劲。

  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句话评价得很到位:“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稍加思忖便知,这也是各地“抢人”之后所遇到的两个命题,人员(人才)被有关城市抢到后,他们有没有事干?又能不能干好事?没事干,就留不下来;干不好,也很难留下来。

  有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落户‘零门槛’福利对人才来说并不是第一位的,真正构筑产业聚集能力,产生核心竞争能力,拿出支持人才发展创业的政策才是关键。”如果说“抢人”解决的是人才流入问题,那么“抢”到人后就要解决留下来的问题。而要人才留下来,归根结底是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帮他们找到用武之地,让他们看到发展希望。

  而对于被“抢”的人才来说,也要自问:我为何选择这座城市?我到这座城市能干什么?能够为城市发展贡献什么?城市与人才,只有相看两不厌,并且彼此找到契合点,才能互相成全。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越来越多的城市踊跃“抢人才”,这是好事。把“抢”到的人才用好,特别是向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多元化舞台,人才就会在这座城市安居乐业,全身心为城市发展献出聪明才智。一言以蔽之,但凡真正重视人才的城市没有发展不好的,没有不具发展潜力的,也没有不充满吸引力的。


原文链接:http://www.labour-daily.cn/shsldb/tj/content/00948a8a7ec9c001ea306c92bf95ed90.html


上一篇:天津二中院:竞业限制中这些“小聪明”,难... 下一篇:员工被刑事拘留,单位可以解除合同吗
推荐阅读

社保新变化:分征局面即将结束 6

2018-12-14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