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停课求加薪不应成维权常态
2014/12/3 9:29
丨
来源:劳动法苑
事件回放
据昨天多家媒体报道,黑龙江肇东市数千名教师因为薪资待遇问题集体停课,此事过去不到两周,近日黑龙江多地再次出现类似的教师停课维权事件。涉事地有双城市、依兰县、尚志市、宾县、巴彦县、方正县等。目前黑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已经组成了工作组,表示争取尽快解决教师们的合理诉求。政府并表示,不会因闹妥协。
评判
停课式维权
已突破底线
维自己的权,停学生的课——不管怎么说,“停课式维权已经突破了教师职业底线。工资问题、养老问题,可能确实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不得不说的是,以停课为筹码博弈劳资关系,本身已带有“权利挟持的意思,于法治背景观之,起码不该是首选,更不能成为示范。
老师们的做法,固然值得商榷。但不能不深思的是:为什么在薪资权益的诉求上,黑龙江省多个城市,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肇东式维权现象?这个问题恐怕要从三个层面来反思:一是各地教师待遇上的所谓“历史遗留问题,不可能永远遗留下去。再久远的欠账,也总要有还债的一天。与其让老师们自下而上地蕴蓄戾气,倒不如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地纾解矛盾,防患未然。 其二,在教师待遇问题上,权利救济通道是否顺畅无阻?在权利保障体系中,不管是有理的无理的、声音高还是沉没的,都应该被制度设计同等尊重与对待。
叶素琪
建议
正视合理诉求
并不是软弱
“不会因闹妥协,黑龙江相关地方政府面对教师集体停课所作如是表态,怎么听都让人觉得有些不太顺耳。其实,政府向百姓合理诉求妥协乃至让步、低头并非软弱,更不是丢人、颜面扫尽,相反能彰显政府亲民形象以及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政府不能总高高在上,要俯下身子和百姓对话。黑龙江一些县市出现大规模教师集体停课,并非偶然,而是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说明教师的待遇问题,一直未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主要是这么多年来都一直由政府及相关部门拍板“一锤定音,决定教师的工资及待遇。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师的工资及待遇偏低的问题,尤其是在全国各地普遍推行的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对黑龙江的教师而言还是“春风不度玉门关,仍是一个“空白。这其实是相关部门的失职,是对教师合法权益的一种漠视。
崔恒清
提醒
单纯性加薪
有负面效应
针对“停课维权,通过提高工资达到让教师尽快复课的目的,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没有教师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配套,单纯提高工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还可能产生负面的示范效应。黑龙江省肇东市数千教师“停课维权后得到加薪、从而诱发周边县市部分教师效仿,就是一例。为此笔者以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停课维权问题,教师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应当实现“三个联动、即: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联动,让《教师法》的相关规定落到实处;教师工资增幅与GDP的增幅联动,让教师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教师工资增幅与CPI增幅联动,增强教师抵御物价过快上涨的能力。至于联动的具体操作细节,不妨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应当看到,教师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三个联动中,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联动最为关键。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平均工资真正能够做到“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教师工资增幅与GDP、CPI的增幅联动往往也不成问题。
瞿玉杰
展望
教师涨工资
千万别空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么多教师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集体停课,一定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诉求无门,一定是到了忍无可忍无法再忍的地步。而作为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他们有没有及早给老师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还是习惯性踢皮球,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停课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与损失,他们有没有计算过?停课所暴露出来的政府职能部门责任的缺失,他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有没有扪着自己的良心自问,造成今天的原因,究竟有多少是因为他们的不作为?
教师是人民的教师,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教师集体上访事件,受到最大伤害的无疑是我们的人民。笔者认为:公开透明的工资发放制度,快速应变的问题答复机制,亲民为民的解决问题的诚意,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教师集本罢工事件的发生。政府职能部门应及早解决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莫让我们的教师在踢皮球式的推诿中等待太久。
李振龙
三 言 两 语
不管提高教师薪资待遇有多困难,但起码,可以有个好姿态吧?你主动关心教师,教师们自然也就体谅你的难处。——张瑶
主动关注教师权益,总比等着他们停课更好!——方伟芸
不会因闹妥协,这表态听着总有点儿不那么舒服。总体上,教师觉悟还是有的,如果不是实在有难处,恐怕也不会出此下策,所以,还是要多理解、多沟通。
——吕玉婉
停课维权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同时,也对社会秩序造成了影响,这与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差别太大。所以,政府要反思不足,教师们也要多想想学生,尽快复课。
——马军
虽然同情失去老师的学生,但是,如此声势的停课,说明问题长期悬而未决,以至于老师的忍耐度突破极限,真希望这种极端的表达诉求的方式不要反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