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更多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岗位的不断涌现。
12月30日,在“第十二届新华社区青年创业沙龙”主题活动上,上海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原副理事长姚允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根据近年来的统计,上海创业者群体中呈现“三多”趋势:外地户籍比例多、海归多、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多。
“非沪籍创业者比例逐年提升,上海区域人才虹吸效应不断显现。”姚允涛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上海的创新创业生态表现出活跃度高、包容度高的特点。
来自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的数据显示,2009年在实训基地中仅有25%的非沪籍创业者,但随着一系列国家支持创新产业政策出台,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从全国各地来沪创业。2018年,非沪籍创业者的比重达到了52%,首次超过了沪籍创业者。
而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提供的数据则更为明显,资助的所有企业创业者中,81%不是上海户籍。除上海户籍外,江苏、安徽、山东户籍的在沪创业者数量排名前三。
另外,姚允涛指出,海归创业成为近年的热点。来自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受访海归集中于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行业,服务业是受访海归创业的第二大行业,文体教育、工艺美术和房地产、建筑业并列第三。
“除此之外,学历高也是一大趋势。”姚允涛指出,在创业者中,越来越多人是研究生以上的学历。
“就我们而言,还是鼓励创业。”姚允涛强调,但在激情创业的同时,还需理性谋划、勇于实践、享受过程。在他看来,创业失败很正常,但创业者可以先择业,然后积累经验再次创业。
据了解,新华社区青年创业沙龙在沪已创办12年,共开展创业指导讲座2000余场次,举办创业集市46场,发放政策宣传手册10万余册,扶持成功创业企业755家,创业带动就业超过3500人。
原文链接:http://www.51ldb.com/shsldb/zc/content/00924b1b77fec00162be6c92bf95ed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