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政府鼓励企业招用残疾人,但企业也有自己的难处,拒用残疾人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借助“共享用工”,推动残疾人就业有了新的模式。
据了解,我国共有残疾人8500多万,截至2018年底,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仅为948.4万人。为了帮助残疾人就业,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残疾人保障金。这项政策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否则应缴纳残疾人保障金。
国内最大的社保第三方专业网站“51社保”社会责任部总监任兆龙介绍,残保金政策对于企业的影响很大。虽然很多企业也希望能招用残疾人,但他们也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招用残疾人对企业来说确实成本很高,同时面临着一些安全风险。“原来工厂里没有无障碍设施,为了方便残疾人上班,就要花很高的成本来建设这些设施;残疾人上下班,如何保障他们路上的安全也是一个问题;残疾人虽然可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他们毕竟身体不便,发生意外的风险比别的职工高很多……”这些原因都让企业顾虑重重,所以一些企业宁愿交纳残保金,也不愿招用残疾人。
而互联网的“共享用工”为推动残疾人就业带来了新的思路。任兆龙介绍,目前已有企业与残联合作,共建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将残疾人的资源整合起来,集中在职业康复站。通过培训,这些残疾人可以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胜任某些工作。需要招用残疾人的企业可以来这里雇佣残疾人。残疾人跟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但无需每天到企业去上班。企业会将工作任务分发到职业康复站,由残疾人根据个人的能力,负责其中的某个环节。一名残疾人可能同时为几家企业工作,但劳动关系的权属由一家企业负责,这样就实现了劳动力“共享”。企业招够了1.5%的残疾人,无需为残保金烦恼;而残疾人能得到就业机会,也不用面临那么大的安全风险。
以往,企业拒用残疾人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担心残疾人不能胜任工作。其实,残疾人从事某些工作,可能比正常人有着更多的优势。北京红伟景泰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掐丝车间主任万师傅就是一名聋哑技师。他工作专注,悟性极高,制作的产品精细度要比其他职工还高,公司接到高难度的作品都会交给他完成。万师傅的表现让公司改变了对残疾人的看法,也发现了残疾人在传承景泰蓝制作技艺方面的潜力。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他们又接收了4名听障人士。
除了这种手工艺品的制作,还有很多岗位也是残疾人力所能及的。比如“51社保”就拿出了电话客服、账单核对、邮寄专员等岗位招用残疾人。经过专业培训后,他们发现,残疾员工高度敬业、高效产出让人喜出望外,至今公司已培训录用残疾人员近200名。
原文链接:http://www.cjrjob.cn/?action-viewnews-itemid-6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