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关系调研:无锡四成员工下班后随时待命

2018-11-27 来源:江南晚报
人力资源
  

5.jpg


  “招人难”“留人难”成了不少企业的用人现状,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近日,智联招聘发布了“2018新型雇佣关系趋势调研报告”,试图探索职场供需双方和谐相处之道。昨天,智联招聘专家针对调研报告解读了无锡雇佣关系的特点和职场呈现的新变化。


  四成员工工作生活没界限


  工作和生活难以平衡是职场中经常被吐槽的痛点。调研数据显示,近四成员工认为工作和生活没有分界线。其中员工工资越高,生活和工作的界限越模糊。月薪在3000元以下的员工选择“下班后也随时待命”的占比在30%以上,而月薪在8000元及以上的占比都在40%以上。从职业来看,运营和市场这两类岗位最没有生活,即使是在工作时间以外,他们也需要花费精力去处理突如其来的公关宣传、市场营销、用户诉求、活动运营等状况,还要随时根据工作进度灵活调整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选择“下班后也是随时待命”的占比最高。该结果打破了人们对国企和机关单位“钱多活少”的刻板印象。对此智联招聘专家解释,随着国有企业不断的改革,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员工接收到的挑战和压力也是剧增的;而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务人员,也在改革浪潮中与时俱进,承担着不少的工作压力。令人意外的是,职场人中最清闲的反而是外资企业,他们下班后随时待命的比例最低。


  “弹性条件”更具吸引力


  虽然工作生活难切割,但职场人对“打卡”制度却是认可的。60%以上的员工赞同上班打卡的方式,其中半数员工表示“公司就应该有规矩”,还有一半员工认为“纪律严明的企业,员工会有更好的精神状态”,这表明目前大多数员工认同“打卡”这种考勤模式。

  基于工作、生活难平衡,以及员工对打卡制度的认可,本次调查向目标求职者随机推送具有不同“弹性条件”和月薪等级的工作职位的实验研究。数据显示,具有“弹性条件”的工作更加吸引求职者,“弹性条件”下申请率比“非弹性条件”下的高62%-92%。求职者甚至愿意为了弹性工作降低对薪酬的要求。智联招聘专家表示,弹性工作属性一方面能兼顾企业管理员工的打卡机制,另一方面也适应工作生活难平衡的职场现状,从硬性规定变成更有弹性的空间,能让员工获得更多的生活平衡感。


  90后易被物质激励激发


  本次调查还显示,虽然员工期待按个人价值分配酬劳,但最让他们有干劲的是“成就感”。其中,66%的职场人认为成就感是最能激发热情的因素,“薪酬或股权激励”排在了第二位。除此之外,“兴趣”和“责任感”“使命感”也是职场中可以激励到工作热情的重要因素。

  具体来看,不同职业阶段的职场人的诉求也各有不同。90后和95后更容易被物质激励激发工作热情,选择“薪酬或股权激励”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层,分别占比65.2%和64.6%,而60后、70后选择“责任感”驱动工作热情的比例较多,分别占比57.9%和52.8%。智联招聘专家分析,工作对不同人生阶段的职场人意义是不同的,“对于积蓄不多,消费欲望大的年轻人来说,物质上的激励是他们最急需的,而步入中年,需要养家的60后、70后们,却背负着更多责任,工作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家庭生活品质的保障。”(易然)


原文链接:http://jsnews.jschina.com.cn/wx/a/201811/t20181127_2070201.shtml


上一篇:合同宽泛约定工作地 公司也不可随意调整 下一篇:网红主播讨薪背后:“假”劳动合同作怪
推荐阅读

社保新变化:分征局面即将结束 6

2018-12-14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