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有奖”要来了?国家正研究奖励生育可能性

2018-07-13 来源:北京时间综合
计划生育
  

7.jpg


  国家卫健委正研究奖励生育可能性年底或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今年以来,国家卫健委已组织专家,研究奖励生育的可能性,测算对不同孩次家庭给予奖励,所能带来对刺激生育的不同效果。这项研究预计将在年底完成,届时可能上报有关部门。该研究将探讨包括对生育子女家庭给予物质、税收减免等奖励的可能性。

  “奖励一孩还是奖励二孩?怎么奖励?每年要花多少钱,这些都需要深入论证。”有关专家表示,“最终的目的是让成本、效益最大化。”

  2018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官网公布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到“子女教育支出”一项的扣除,不过,全文并未对“子女教育支出”做详细说明。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匡时告诉澎湃新闻,他建议,参考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为应对少子化和老龄化,建议每月对每个孩子和每个老人减免1000元的税收。针对孩子的税收减免,夫妻双方共享额度,单亲家庭享受全部额度,而针对老人的税收减免,实际赡养老人的子女享受税收减免。


  “吃螃蟹”的省>>

  辽宁率先奖励生二孩家庭媒体:终于有人吃螃蟹了

  最近,辽宁省政府印发《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率先提出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探索对二孩家庭更多奖励政策

  辽宁将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对生育两个孩子以内(含两个)的不实行审批,推行网上办事,进一步简政便民。

  同时,将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全面两孩配套政策。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

  推进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确保职工生育期间的生育保险待遇不变;完善计划生育奖励假制度和配偶陪产假制度,鼓励雇主为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提供灵活工作时间安排及必要的便利条件,支持妇女生育后重返工作岗位。


  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妇儿医院

  今年,辽宁将合理规划配置儿童照料、学前教育等资源,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办月子中心、非营利性妇女儿童医院、普惠性托儿所和幼儿园等服务机构,鼓励和推广社区或邻里开展幼儿照顾志愿服务,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2020年前力争新增产床2000张,增加产科医生和助产士3000名。


  推进“双一流”建设

  根据辽宁振兴发展需要,科学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推进“双一流”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部属高等院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重点支持3—5所省属高等院校创建国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培养数以万计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人口压力>>

  2017年出生人口和人口出生率都有小幅下降


  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小幅减少,其中“二孩”效应明显。专家表示,二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中国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但偏低的新生儿出生率,也在敦促中国加快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换。

  2018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7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记者发现,从整体趋势上看,相比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2017年出生人口和人口出生率都有小幅下降。

  记者对比发现,与2016年相比,2017年我国新生婴儿数减少了88万。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2016年全国住院分娩婴儿活产数为1846万,是自2000年以来人口出生最多的一年,二孩及以上占去年全年出生人口超过45%。


  生的顾虑>>

  调查:全国10省生育第二个孩子意愿的仅占20.5%


  全国妇联对10省份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的一孩家庭中,有生育第二个孩子意愿的仅占20.5%,不想生或者不确定生不生的则高达79.5%。不少适龄夫妻表示,现在生二胎不仅仅是“添双筷子的事儿”,需要考虑的因素特别多。80%左右的受访父母在考虑是否生第二个孩子时,首先考虑的是公共服务资源状况——孩子入园、入学、升学的情况,生活地区环境状况,孩子看病就医的便利程度等。调查还显示,对于一些发达省份和城市地区而言,家庭经济状况好坏、家中是否有人照顾孩子等因素对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影响作用更大。

  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司司长杨文庄表示,无论是研究机构开展的调查,还是众多媒体发起的投票,都显示经济负担重和没有人带孩子都是制约育龄妇女再生育的最突出的因素。此外,由于房价增长较快,不少人因为房子的问题推迟生育。

  港媒称,根据政府的一项调查结果,将近60%的北京居民表示想要两个子女,但只有10%的人实际生育两个孩子。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21日援引内地媒体报道,调查显示,虽有意愿但决定不生二孩的原因是经济压力大、教育和医疗缺乏保障。


  如何奖励>>

  对准“痛点”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职场竞争压力和居高不下的育儿成本都是人们不愿生育二胎的原因。这也意味着,奖励生育要收到实效,必须对准“痛点”,从多方面入手,比如增加产假、完善家庭税收、提高公共服务等。多位专家表示,辽宁省的奖励生育政策,不仅要看近期更要看其远期收效,这种探索值得肯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收入人群和很多年轻人延迟生育,乃至不生育,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面对这种情形,一方面应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鼓励生育,另一方面也敦促着我国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换。国家在调整人口结构的同时更应重视发展教育,尤其是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对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


  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包括“提供经济支持的政策”


  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家庭友好型社会”的提法,开始出现在官方的宣传中,其内涵包括奖励生育等一系列政策的制定。

  2017年12月,在生育转变与社会政策应对国际研讨会上,国家卫健委直属事业单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就建设家庭友好型社会进行了专题发言。她提出,要树立家庭优先的价值理念,将家庭利益的审视融入所有经济社会政策;要制定以生育支持、幼儿养育为主体的家庭支持政策,形成家庭友好的制度环境等建议。

  2017年12月20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中一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系列文章中,专门谈到了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对于如何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的问题,刘中一从文化倡导、政策支持、观念引领和制度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匡时近日撰文指出,子女教育支出涉及子女教育的起始和结束时间、教育支出的内容和范围、子女概念的界定尤其是子女数量的规定等。他对澎湃新闻称,参考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为应对少子化和老龄化,建议每月对每个孩子和每个老人减免1000元的税收,针对孩子的税收减免,夫妻双方共享额度,单亲家庭享受全部额度,而针对老人的税收减免,实际赡养老人的子女享受税收减免。


  他山之石>>

  世界各国如何实施生育政策?


  澳大利亚:假期、补贴双管齐下

  产妇住院期间备受专业呵护·每次最多18周的带薪产假

  作为南半球的高福利国家,澳大利亚的福利待遇一点也不比北欧几个发达国家差。为了鼓励生育,政府和单位都用金钱和假期奖励和帮助家庭。澳大利亚政府实施每次最多18周的带薪产假政策,如果将18周拆分成36周,虽然每周的薪水减半,但产假可以延长到2年,即使36周之后自己还想休假,也不会被单位解雇,只不过不享受薪水而已;而政府连续18周会每周给予500澳元的奖励。孩子上幼儿园后,费用父母只需出一半,另外一半由政府补给幼儿园。


  瑞典:政府为鼓励生育“无所不用其极”

  首个立法规定父亲可休产假·休假越多奖金越高,最高可领取135000克朗

  欧洲高度人性化的福利政策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瑞典政府在鼓励生育上所下的工夫,的确令大多数国家自叹不如。瑞典政府认为,生宝宝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儿,父亲也必须承担责任。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对男性休产假做出规定的国家。为了鼓励父亲多休产假,瑞典的社会保障部门还设立了奖金,在休够法定的60天产假后,父母每多休30天产假,就可多领取3000克朗奖金,如果父亲和母亲在休产假上做到“完全平等”,即每人休假240天,这对父母可领取135000克朗的最高奖金。

  此外,根据瑞典法律规定,准妈妈们可以在预产期前7周开始休预产假,在孩子8岁或读完小学一年级之前,父母可以将自己的工作时间缩短最多1/4。


  日本:从鼓励生育到优生优育

  补贴减税,营造安心养育子女的社会环境·小孩上幼儿园的费用50%以上由国家负担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限制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的国家。

  在社会福利方面,为了保障女性在生育前后可以获得足够的假期保障,日本完善了育儿休业制度。女性在生产后,产假和育儿假期合起来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如果孩子生病,对生病儿童的照顾也算休假。日本小孩上幼儿园的费用50%以上是由国家负担,每个家庭所需负担的费用根据收入状况来决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对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人来说也是一种生育鼓励。在社会政策方面,通过《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明确了政府和地方机构的责任,一方面,为初中及以下孩子每月发放补贴,第一、二胎每月补贴5000日元,第三胎之后每月补贴1万日元,而补贴的年限为小学三年级毕业前;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上班族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支持男性休育儿假,提升男性抚养孩子、从事家务的意识。

  (北京时间综合,资料来源澎湃新闻、新华网等)


原文链接:https://item.btime.com/377d8hga16e9tkpskb

上一篇:全国首例医生“误诊”尘肺病被捕后 职业病... 下一篇:越南劳动总联合会提议2019年最低工资调增8...
推荐阅读

社保新变化:分征局面即将结束 6

2018-12-14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