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工”群体不断增加 权益维护成全新课题

2018-06-04 来源:北京青年报
互联网
  

7.jpeg


  “网约工”,顾名思义是通过网络平台来完成工作、获得报酬的群体,平台与“网约工”之间多不签订合同,因其就业灵活性、开放性而备受欢迎,“网约工”们的辛勤劳动也给社会生活增添了巨大便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约工”队伍的不断扩大,“网约工”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却常常遭遇劳动关系难题,并逐步成为一个全新的社会问题。


  没有“五险一金”、没有合同层面的法律关系、缺乏申诉渠道,面对处罚只能被动接受;难以获取相关证据,发生劳动纠纷和工伤无处维权;只知平台不识公司“老板”,发生人身、财产损失只能自认倒霉……没有劳动保障、处于弱势地位的“网约工”俨然在街头“裸奔”。


  日渐庞大的数据背后,是越来越多的“网约工”权益保护处于灰色地带,严重影响到从业者的队伍稳定、服务质量与职业获得感,进而影响到社会和谐。


  “网约工”是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便利民众生活做出了很大贡献。虽然“网约工”的用工协议方式有新的变化,但改变不了其“劳动者”的身份和性质。目前,已有不少人员全职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所以,针对劳动市场的新变化,给所有劳动者提供法律庇护,当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网约工”具有鲜明的网络特征,他们与以往那种固定从属关系、合同关系、管理方式、薪酬发放等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方式,都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将这类灵活的、新兴的“互联网+”新型商业形态下的用工关系视作某一种劳动关系,确实面临一系列纷繁复杂的新问题。


  新事物需要新观念、新探索、新应对。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约工”权益保护不能处于灰色地带。政府有关部门要与时俱进,及时顺应职工队伍新变化,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加强基层劳动者的制度保护,维护“网约工”等灵活就业人员在劳动就业、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而互联网平台企业要依法强化主体责任,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和全兼职状况等情况,逐步探索、规范“网约工”用工管理,厘清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稳定员工队伍,提升服务档次,更好地推进企业向好向上发展。“网约工”群体也要加强法规学习,提高全面素质,勇敢维护权益。多方共同努力,积极成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者、参与者和共享者。


原文链接: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732919.htm

上一篇:不接受“996”是不能吃苦?媒体:合法权益... 下一篇:国际劳工组织拟首次就职场性骚扰制定国际标...
推荐阅读

社保新变化:分征局面即将结束 6

2018-12-14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