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的老人爬三楼社保年审,到底戳痛了谁?

2018-05-08 来源:西安网
  

6.jpg


  红安一名90岁的老人退休后,在武汉与55岁的小女儿白霓一起生活。今年4月25日,因中间沟通存在误会,女儿载着老父从武汉赶到红安县机关事业单位保险福利管理局,找朋友抬着坐在轮椅上的父亲参加社保年审。(5月7日  楚天都市报)

  从“如何证明我妈是我妈”的不可思议,到结婚70载难证明“老两口是老两口”的匪夷所思,再到近日爆出的“90岁的老人爬三楼社保年审”的难以想象,无不深深刺痛广大群众的心,更直戳政府部门的服务短板。

  且不说新闻中的主人翁是位90岁的老人,就算是换成一位青壮年,要千里迢迢舟车幸苦回原单位所在地进行社保年审,也会让人对这种规矩“咬牙切齿”,更何况让行动不便的老人爬到三楼办理业务,更是让广大网友“恨之入骨”。

  新闻中相关涉事单位负责人解释到,已经考虑到一些退休人员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甚至有的居住在外地的情况,造成群众跑远路的原因是接电话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并不清楚退休人员社保年审业务,致使回复简单粗暴。对于没有满足老人家属提出的在楼下认证,是因为当时没有便携的设备。但细想下来,其实完全可以避免这种让人扎心的事情发生。

  首先,如果真像相关单位负责人解释的,该局多次下发了通知,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由各单位经办人统计,再由该局上门办理,那为何老人的家属前后三次分别电话联系母亲单位、父亲单位、县机关事业单位保险福利管理局都没有得到相关消息,是政策制定有漏洞,还是政策宣传不到位?

  其次,老人家属提出能否进行远程视频,或将父亲送到红安年审办公室的楼下,让工作人员下楼确认,都被县机关事业单位保险福利管理局工作人员否定。为何工作人员当时没有告知家属具体原因,而是一口予以否定?社保年审的目的是为证明待遇享受人员健在,防止冒领,而远程视频和下楼确认,是可以达到目的的,不管是政策不允许,还是技术不成熟,都应该耐心告知办事群众,让其心服口服。

  再次,近年来,各地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打造服务型机关,精简办事手续,缩短办事周期,各种网上办事大厅、APP应运而生,特别是已经实现了身份证、驾驶证异地办理的今天,对于实现社保年审业务异地办理和网上自主办理,相信在技术上层面已不是什么难题。如果政府部门在制定审批事项、考虑办事流程时,在权力上多做“减法”、“除法”,在服务上多做“加法”、“乘法”,这样使人义愤填膺的事件会少很多。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部门作为服务群众的“平台”、联系群众的“纽带”,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如何让群众少跑路、跑短路、甚至不跑路,是施政者长期的课题,切莫再让诸如此类的事件戳痛戳伤戳毁彼此的心。

  作者:罗开明


原文链接:http://o.xiancity.cn/system/2018/05/08/030570813.shtml

上一篇:澳洲政府新规定:新移民领福利等待期延至4... 下一篇:深圳奥林巴斯宣布停产停工 未给出具体离职...
推荐阅读

社保新变化:分征局面即将结束 6

2018-12-14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