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西藏新增就业人数约为全国平均水平4倍

2018-01-04 来源:中国青年网
就业 西藏自治区
  

6.jpg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4日电(记者杨月)就业是民生之本。近日发布的《民族发展蓝皮书: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7)》显示,从民族八省区2011-2015年新增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看,西藏的该比值是民族八省区中最高的,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

  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拉萨举行的“2017年春季西藏人力资源洽谈会”上,求职者在进行咨询。资料图

  报告显示,2015-2016年,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但经济总量依然偏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第三产业发展提速,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扩大明显,但国有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变化。财政收入继续增加,收支差额扩大,民生支出比重高。在就业方面,民族地区2015-2016年就业稳定增加,2000-2015年的就业特点为:民族地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不断下降,但吸纳劳动力能力最强;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最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加;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比例较高,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就业人员增长迅速,但其他单位就业人员比例明显偏低。

  具体到新增就业人数,民族八省区2011-2015年新增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看,除了云南,其他七个省区该比例都大于全国平均值,报告称,这也同民族地区在这一时段经济发展提速相对应。

  值得关注的是,西藏该比值是民族八省区中最高的,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这个出彩数据背后,是西藏社会保障事业的巨大进步。此前召开的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介绍,“十二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9万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2.5%以内,转移农牧区劳动力46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8.8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278万人次,是2010年的1.6倍,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

  另外,可喜的是,西藏人才强区战略深入推进,人事人才配置进一步优化。据统计,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实现全就业,西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才达7.3万人,高技能人才达2.3万人。

  调研中还发现民族地区就业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比例较高,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就业人员增长迅速,但其他单位就业人员比例明显偏低”等。课题组分析,民族地区由于长期以来市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府社会治理能力较为强大,人们的就业观中还是首选国家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

  未来,报告建议,民族地区更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搭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新平台、设立就业创业基金,完善双创的优惠政策等,通过加强政府对双创工作的引导和服务,有力地促进民族地区自主创业的开展。

  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发布的同时还举行了中国民族发展研讨会。与会专家总结和分析了中国民族工作与民族地区发展的热点问题,展望了2017年中国民族发展的趋势,结合民族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原文链接:http://news.youth.cn/gn/201801/t20180104_11241019.htm

上一篇:韩国掀人工智能热 逾六成银行职员担心工作... 下一篇:毕业生就业首选国企 八成以上创业者当过学...
推荐阅读

社保新变化:分征局面即将结束 6

2018-12-14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