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综合报道】16日,中国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确年内将出台外国人才签证实施细则,明年制定出台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管理条例。今年4月1日,中国国家外专局实施了新的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制度,将原“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原“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整合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对外国人按照A类高端人才、B类专业人才、C类普通人才实行分类管理。
2016年11月8日,西南交通大学美籍高端人才陈晋川博士(左)在成都获颁《外国人工作许可证》。这是四川省颁发的首张《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中新社
将统一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
中国国务院16日印发《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积极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完善外国人才引进制度。
综合中新社、中国政府网报道,通知中称,在全国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采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方式,为外国人才办理工作许可提供便利。2018年,制定出台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管理条例,建立标准统一、程序规范的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制度。
另外,2017年下半年,制定出台外国人才签证实施细则,完善外国人才评价标准,扩大发放范围;放宽外国人才签证有效期限,对符合条件的外国人,签发长期(5年至10年)多次往返签证,并可凭该签证办理工作许可、申请工作类居留证件。制定出台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明确外国人申请和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条件和程序。
今年4月1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之前的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人就业许可将不再发放,有效期内的继续有效,可自愿换领新证件。今后,《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成为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的合法证件,“一人一号”、终生不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此前对媒体说,此次“两证整合”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外国专家和外国人就业之间的模糊概念,通过可操作性强、明确具体的分类标准,放大“两证整合”的乘数效应。
他认为,“两证整合”有利于利用有限的资源服务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推动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据了解,外国人在线获得《外国人工作许可通知》后持有效护照或证件即可至驻外使、领馆办理签证,取消了邀请函或邀请确认函申办环节。另外,新实施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遵循“鼓励高端、控制一般、限制低端”的原则,对来华工作外国人实行分类管理,分别为外国高端人才(A类)、外国专业人才(B类)和外国普通人员(C类)三类。
其中,外国高端人才将享受“绿色通道”。符合相关条件的外国高端人才,可以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无需提交纸质材料核验,其工作资历证明、最高学位(学历)证书及无犯罪记录证明可采用承诺制,工作许可申办、延期、注销等办理时间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工作许可期限最长可达5年。
其实,早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安徽、山东、广东、四川、云南、宁夏等地已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试点工作。据国家外国专家局数据,截至2017年3月28日,累计办理业务20188笔,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9638份。
4月7日,来自美国的毛·波威兹领到了第一张新版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有了许可证,作为外国高端人才,波威兹获得了最高期限5年的工作许可,还享受到了“绿色通道”服务。
“两证合一”大于二逐步实现各机构间互通互认
2016年9月,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开展“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整合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的工作(简称“两证合一”)。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安徽、山东、广东、四川、宁夏等地开展试点工作。2017年4月1日,中国统一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
中新社报道,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说,“两证整合”涉及外国人才管理理念的创新与变革,“根本着眼点正是遵循‘鼓励高端、控制一般、限制低端’的基本思路”。
中国国家外专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高翔介绍,“两证整合”试点实施方案用了“五个统一”。
——统一管理职能,落实“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比如天津外专局试点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处,统一办理外国人公共服务事项的经办窗口。
——统一审批流程,实现“一网”管理外国人来华工作;建设全国统一的“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一网”管理服务。
——统一证件名称,实现“一人一号”;原《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和《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将统一为《外国人工作许可通知》,采用电子化形式,用人单位和外国申请人可在线打印。同时实行号码自动生成、“一人一号”,逐步实现与外交、公安、海关、税务、教育等部门互通互认。
——统一评价标准,对来华工作的外国人合理分类;方案拟对来华工作的外国人分为A、B、C三类,即:外国高端人才,外国专业人才,以及符合国内劳动力市场需求、从事临时性、季节性、非技术性或服务性工作的外国人。
——统一申请情形,精细简化材料;将实行“一套材料”申请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合并申请材料,提交材料数量压缩近一半。
宁波已发放外国人工作许可1000多份
今年4月1日,《外国专家证》和《外国人就业许可》两证整合3个月以来,宁波共办理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1065张,其中来自韩、美、日三国的从业人员占据6成以上,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来自中东欧国家的从业人员也出现激增态势。
中国宁波网报道,宁波办理的1065张《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中,韩国242人占22.7%,美国238人占22.3%,日本215人占20.2%。
另外,在申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的人员中,来自中东欧16国的从业人员出现迅速增长,其中来自波兰的从业人员显得最为活跃,据预测,中东欧到宁波工作的人数在今年年内预计将达到过去20年间的人数总和。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正不断促进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交流,数据显示,上年度,宁波从金砖国家、中东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同比分别增长19.5%、15.2%和10.6%。宁波人才市场的招聘数据监测显示,去年1月至5月,进入宁波人才市场招聘的贸易/进出口行业提供岗位5623个,而在今年1月至5月间,这一数据升至7443个,增幅明显。
日照公布外国人收入计算标准
近日,山东日照市外国专家局根据日照市统计局公布数据,在山东省率先公布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工资收入计算标准。
日照新闻网报道,去年日照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9095元(人民币,下同),折算为月平均工资为4925元(四舍五入)。据此,自2017年7月1日起至2018年6月30日止,日照市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工资收入计算标准为59095元/年、4925元/月。
据悉,按照规定,申请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时,平均工资不低于本地区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6倍的外籍人才,符合A类外国高端人才认定标准。平均工资不低于本地区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4倍的外籍人才,符合B类外国专业人才认定标准。
在华工作的美国人:中国充满活力、多元包容
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和国际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到中国工作和生活。初步统计显示,目前在中国的外国人接近80万,来自美国的瑞安·克雷奇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说,近年来中国发展速度之快超出想象,而中国充满活力且多元包容的特质,为外国人营造了非常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北京国际在线报道,克雷奇来到中国已有三年,目前他是一家高档公共卫生间品牌WeCareWC公司公关与市场部的负责人。
谈到为什么选择到中国工作,克雷奇表示,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中国无疑在各个行业都拥有更多发展机遇和潜力:“因为中国人数众多,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广阔,在各个行业的机会都会更多。”
在接受采访中,克雷奇多次用英语“dynamic”,中文翻译为“充满活力、不断变化”这个词来形容他对中国的印象。克雷奇以上海为例,表示很难想象一个城市可以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就获得如此巨大的、跨越式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大家可以共享这一发展成果。回想起2010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并搭乘高铁的经历,克雷奇表示,高铁是一种十分快捷方便的出行方式,来往于上海和北京仅需要5个小时,而且价格也十分合理,这些在美国都是无法实现的。克雷奇说:“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中国可以将人力财力汇集起来,建设高铁这一类基础设施大项目,而即使美国有这一想法,但目前经济仍不景气,是没有财力支持如此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
克雷奇表示,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仅从日常生活来说,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的兴起,就为他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克雷奇说:“给我最深印象的一个实例是,支付方式的改变,比如说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流行。现在我在集市上都可以通过微信进行支付,而对于很多来旅游的外国人来说,就只能使用现金,这无疑已经过时了。而且,人们是如此信赖这些新的支付方式,这在美国是很难实现的。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共享单车的兴起。共享单车改变了上海人的出行方式,很难想象在几个月前,我可以骑着共享单车穿越上海的大街小巷,共享单车让人们的出行更便利和简捷。”
谈到中国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克雷奇认为,这与中国人高效率的决策力和行动力有关:“以前在美国和英国工作时,我们总是会花费很多时间在谈判和协商上,决策过程总是会反反复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的尽快开展。而在中国工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就是,人们具有更多的紧迫感,工作效率也更高,这儿的人们了解时间就是金钱这一理念,所以各项工作的进展也会更快一些。”
克雷奇表示,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但与此同时,还是一个历史悠久、在文化上多样性与包容性并存的国家。这一点在他游览中国西部省份,比如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时,感受最为深刻。克雷奇说:“在中国新疆有很多少数民族,他们彼此之间都能够弥合分歧,和谐相处,这点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另外,中国的西部与东部地区是如此的不同,在东部地区,人们总是干劲十足,争当世界领导者的干劲,而西部的事物却更能让人感到放松。”克雷奇坦言,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很高,不需要会说中文都可以毫无障碍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