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央企负责人薪酬将下调 不超普通员工十倍

2014/9/4 11:49 来源:劳动法苑
高管 工资
  

  编者按

  有关薪酬的话题总是能引来街谈巷议,近些天,大家的目光瞄准了央企负责人的薪酬改革。《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近日通过,而国资委和人社部9月2日也发声解读央企负责人薪酬和履职待遇改革方案。一些央企负责人天价薪酬广受诟病,而某些垄断国企普通员工也能拿高薪,央企、国企薪酬的薪酬状况究竟如何?本报记者走访不同行业,采访了中高层和基层员工,发现他们的薪酬水平差别不小。
  此次薪酬改革消息对外发布后,央企职工茶余饭后必谈及这一话题。央企负责人薪酬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倍数如何确定,尤受关注。
  一名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估计此次调整之后,央企负责人的平均薪酬可能不会超过央企职工平均薪酬的10倍,绩效年薪相对于基本年薪的倍数也不会太高。
  在有关央企薪酬待遇的两个改革方案在政治局会议通过后,上述人士表示,两个方案在执行上目前各有侧重,其中对于薪酬制度改革,有关部门正根据薪酬改革方案,起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的具体办法。
  宝钢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本报称,目前尚未看到正式的文件,宝钢肯定会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严格执行。

  未来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明确被调整成为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

  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也表示,改革后多数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将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会比较大。
  虽然没有明确具体的调整幅度,但人社部实际上已经明确了薪酬调整的方式和大致水平。
  根据方案,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基本年薪根据上年度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倍数确定(其他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基本年薪依据其岗位责任和承担风险等因素,按本企业主要负责人基本年薪的合理比例确定),绩效年薪根据年度考核评价结果在不超过负责人基本年薪的一定倍数内确定,任期激励收入根据任期考核评价结果在不超过负责人任期内年薪总水平的一定比例内确定。任期激励收入根据任期考核评价结果的不同等次确定,不超过任期内年薪总水平的30%。年度或任期考核评价不合格的,不得领取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
  此前,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的央企,其高管平均薪酬与央企职工平均工资的倍数,在2002年为9.85倍,到2010年扩大到13.39倍,之后趋于平缓。
  不过,本报记者了解到,也有央企正式基层员工与正厅级高层干部的收入相差近20倍。普通员工年收入5万多元,而正厅级干部年薪超过100万元。
  以一家国有通信运营商为例,派遣工一年不超过3万元;而像社区经理、客户经理等基层岗位的正式员工干了一辈子,到50多岁,基本工资也不过2700元,完成任务后的绩效奖金在2500元左右,全年收入不过5万~6万元。
  副科级、6岗正式员工的年收入不超过8万元。正科级、5岗中层干部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副处级、4岗中层干部,加上各类奖金、福利等(下同)的年收入约20万元。正处级、3岗中高层干部年收入近30万元。副厅级、2岗高层干部年薪超过50万元。正厅级、1岗高层干部的年薪则超过100万元。
  此前,仅国务院国资委所监管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平均水平在75万元左右,像电力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一般在70万~80万元,而国有金融机构企业负责人的水平在150万~200万元。如果按照10倍左右估计,央企负责人的薪酬会出现下降。
  不同行业央企薪酬两极分化严重。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数据统计,近几年不同行业上市央企董事长、总裁、总经理薪酬存在天壤之别。目前央企高管中还有近20个人拿着不足10万元年薪,例如乐凯胶片总经理郑文耀2013年的薪酬为80670元。

  能源行业收入差别大出境工作是挣钱途径

  张旭东
  “其实收入并不高。一位石油系统的中层管理者说。大学毕业后他就在石油系统工作,至今20年,目前一年收入30万元左右。“工资上涨也就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
  目前,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落实到企业的具体方案尚未出炉,但已引来外界颇多关注。此前曾有报道称,能源管理官员年收入不过五六万元,电力企业中层年薪上百万元。
  但实际上,能源行业涉及的领域颇多,行业之间差别很大,同一个行业不同公司之间,薪资待遇也有差别。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多名能源业内人士核实收入时,大多数人认为官员和央企中层的收入差距有夸大的成分,企业内部的收入也因岗位而异,并没有统一标准。
  当然,收入是综合的,还有些隐性的福利。例如,早先在石油公司的人在北京基本都有房子分。10年前的房子,现在市价已经至少上涨10倍。
  “但回想起来,油田一线同样级别的中层,收入比总部的高。各大油田单位的领导,按现有体制,大致相当于厅局级,年收入可能翻倍达到60万左右。上述石油系统的中层管理者说。
  根据本报记者接触的石油公司二级单位管理者的情况看,一般能做到二级单位“一把手的都在石油系统工作20~30年,能到厅局级岗位的少之又少。
  同样的级别,在后方的收入又有差异。本报记者接触的油田后勤做培训的人士说,工作也近20年了,级别相当于处长,月收入不过6000元左右。但他年收入10多万元,在油田所在地区已经算不错了。
  这位后勤人士对本报记者说,石油工人非常辛苦。这些一线操作工人整日在荒凉偏僻的环境工作,月收入最高也不过5000元,低则3000多元,还要忍受特殊环境的寂寞和孤独。
  例如,在长庆油田,因为合同工和正式工的差异,合同工会通过一些途径表达不满,最重要的就是对工资和晋级制度不满。很多一线员工,在油田工作10多年,年收入也不过五六万元。
  能挣钱的途径是到境外工作。前述中层管理人士15年前是石油公司在***的拓荒者,当时的补贴标准每月1000美元,补贴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的工作经历对员工资历很重要。近年,中国企业在***油气市场频频出手,有些经验的系统内人士机会较多。他们若跳槽到跨国公司、民营石油公司,薪水一般都能翻2~3倍。当然,薪水与一定职位相对应,一般员工也是拿不到高倍收入的。
  新入行、在公司总部的员工,年收入能达到10多万元。相比前辈,没有房子分,但同在一个大屋檐下,福利各方面还是比较好的。
  上述中层人士对本报记者称,未来如果降薪,收入低就考虑换工作。
  有一定级别的员工考虑职位变动,除了收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在大公司是别人来求,到系统外工作,则是求别人,角色转换需要较长时间去适应。

  上海国企负责人薪酬处于中等水平

  胥会云
  “一石激起千层浪,央企负责人的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在影响着包括央企和地方国企在内的众多国有企业。
  上海某地方国企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如果底薪相对稳定且差异不大,而浮动部分与绩效充分挂钩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不同行业差距太大也不一定合理,毕竟很多是任命的。
  薪酬分配方案的改革,不仅要削减不合理的收入,也要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多位国企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的股权激励并不足。
  上海国企收入中等
  此次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最为引人关注的是部分央企收入水平偏高,少数负责人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过大。而具体到上海地方国企,上述高管称,目前上海国企负责人的年收入平均在50万~60万元,并不算高。
  目前可以查到的确切数字,来自2011年上海市国资委对民进上海市委关于《关于规范本市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的建议》的提案的回复。当时媒体报道称,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企业主要领导(董事长和不设董事会的总裁)2007年~2009年的平均收入分别为43.56万元、47.15万元和50.76万元,2009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6.44万元,与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水平的倍数关系为1∶7.8。
  在这份书面回复中,上海市国资委也表态称,与京津渝深四城市以及部分沿海发达省份国有企业相比较,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处于中等水平。
  强调中长期激励
  国企领导人员的薪酬分配改革,上海近几年来一直在推进。2008年的上海国企改革方案中就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等措施。
  2011年上海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分配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对地方国企领导人员的薪酬分配进行分类指导,其中整体上市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以项目投资为主的投资公司、以项目研发为主的科研类企业,实行项目收益提成奖励。
  在2013年底公布的“国资国企改革20条中,上海又提出要“坚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收入与职工收入、企业效益、发展目标联动,行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激励关系。
  8月26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市国资委调研时称,要建立一套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的考核、激励、评价制度和机制。
  本报记者获取的一份2013年进行的深化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专题调研报告称,对符合条件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产权代表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市场化程度越高的企业,中长期激励的弹性也越大。
  而这种中长期激励模式,可以分为五种模式,包括股票期权或限制性股票、激励基金+个人购股、增量业绩奖励、项目收益提成、专项奖励。
  也有国企高管对本报记者说,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国企股权激励的操作力度非常小,起不到实质性的激励。因为要求高管人员预期股权激励收益水平原则上应控制在其薪酬总水平的40%以内,而国企高管的薪酬其实并不高。
  另一位国企高管称,目前该公司的操作形式,只是可以用奖金买些上市公司股票。

  不良上升浙江银行业薪酬“普降

  陈周锡
  薪酬已经明显下降,又遇“薪酬改革,浙江一些银行员工明显感觉到了压力。
  多位浙江银行业人士3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他们薪酬较之前已有明显下降,一些领导比最高时下降了1/3乃至一半。“这主要受不良上升等业绩影响,与这轮薪酬改革没有关系。
  一位浙江商业银行人士说,《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通过后,该地方分行目前还没有接到相关通知和精神,“具体政策反应没这么快,我想主要矛盾还是考核机制不明确。
  收入普遍下降
  “温州金融危机发生后,银行员工薪酬已有明显下降。一位国有银行温州分行人士说,近三年来,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多,利润减少,员工收入自然也就少了。
  其中,下降最明显的数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家温州分行部门正职领导,之前年薪至少为八九十万,现在下降了一半左右。
  五大行温州分行中,工行的薪酬相对好些,处长(相当于部门负责人)年薪在40万以上;交行处长年薪30万左右;建行不良贷款额最大,员工薪酬较之前下降很多。“一家分行对奖金采取限额控制,不能超过当月工资。上述温州分行人士说。
  多位温州银行界人士认为,不良攀升、利润下降,是导致他们降薪的主要原因。
  据媒体报道,截至7月末,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率为2.10%,环比上升0.14个百分点,较年初上升0.26个百分点。
  而在地市一级,温州市的不良率最高,截至7月末为4.56%,环比上升0.31个百分点。宁波、绍兴、丽水和舟山截至7月末的不良率皆突破了2%。在浙江省11个地市中,截至7月末仅嘉兴、湖州和衢州的不良率较年初有所下降。
  考核侧重不同
  “如何尽快化解、处置不良贷款,已成为当前温州银行业主要任务之一。上述银行人士说,这直接关系到银行利润和员工收入。
  去年以来,温州共处置不良贷款384亿元,化解问题贷款风险69亿元。
  目前,温州不良率仍处于“高位震荡,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仍未根本解决。数据显示,今年5月末,温州不良率为4.61%;6月末年中考核时,不良率环比下降0.36个百分点;7月末,不良率还是上升0.31个百分点。
  一位银行资深财务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一般来说,银行在内部考核时,主要看经营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比如不良贷款处置压力大,考核权重就大些;如果利润压力大,利润指标的考核权重就大些。“当然,不同银行考核要求不同,甚至同一银行系统内,各一级分行与二级分行也有不同。
  考核是为了更好发展,一般情况下银行考核的重点指标如:利润、存款、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良率、客户数量等;还有很多小指标,如信用卡数量、VIP客户数量、自助银行数量等。另外,资源使用效率也成为银行新增重要指标。
  改革已成态势
  一位商业银行浙江分行人士认为,个别国企、央企负责人薪酬“太出格,他们享有行政任命、公务平台,又拿着上百万年薪,无疑会成为社会聚焦对象。
  “行长都降了,我们怎么能不降呢?上述银行人士说,五大国有银行负责人薪酬改革后,势必将影响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过时间没这么快,主要是考核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事实上,国有大行高管年薪,远低于股份制银行高管。2013年,上市银行高管薪酬排行榜上前十名几乎被平安银行和民生银行包揽。
  上述银行人士认为,浙江银行业竞争比较充分,薪酬改革应该尊重“市场化原则,不能一刀切,让能者、多劳者享有高薪待遇。
  目前,两家浙江新设的民营银行,正处在管理团队搭建过程中。这轮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是否会给他们预留更多的人才选择空间呢?对此,一些银行人士表示并不看好。
  今年8月份,某招聘网站发布信息,温州民商银行以30万~60万元年薪招聘董事会秘书、风险管理部经理、信息科技部经理、计划财务部经理4个岗位。尽管发起人之一的正泰集团予以否认,但在银行业人士看来,该薪酬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仍属“中下水平。
上一篇:因中秋不发月饼 苹果东莞代工厂员工罢工 下一篇:人社部将研究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
推荐阅读

社保新变化:分征局面即将结束 6

2018-12-14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