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法院调研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规范对诉讼造成三大影响

2014/4/11 14:16 来源:劳动法苑
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案件须经过仲裁前置程序。平谷法院对近三年来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调研发现,有324份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存在不规范问题,占整体案件的50%以上。仲裁裁决不规范对诉讼造成的三大影响需应引注意。

一是仲裁裁决书制作不规范导致其公信力降低,使得劳动争议诉讼案件增加。大部分仲裁裁决书都存在格式不规范、错别字等细节问题;一些裁决书在证据分析、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方面过于笼统;有些裁决书裁决结果与本委认为部分不一致,导致裁决结果依据不足。不规范的裁决书导致其公信力降低,当事人只能起诉至法院寻求公平救济,致使本来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通过仲裁程序即能解决的案件起诉至法院,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也增加当事人的诉累。

二是仲裁裁决尺度标准不统一导致其参考价值降低,使得诉讼案件审理复杂化。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纠纷的法定前置程序,其裁决结果对法院裁判具有参考价值。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数量庞杂,认定差异和沟通不畅,造成仲裁委和法院之间执法尺度不一致,使得裁决参考价值大打折扣。造成法院审理时事实认定难度增大;仲裁相关证据原件入卷归档,法院调取证据麻烦;法院裁判结果与仲裁裁决不一致容易引起当事人不满,向当事人释明工作复杂化。

三是对仲裁裁决结果的不满导致对抗较大案件起诉至法院,使得诉讼案件调撤率偏低。随着劳动争议纠纷的激增,仲裁委处理案件压力增大,仲裁员也存在素质不高的情形,仲裁裁决的不规范等导致当事人对仲裁裁决结果不服的情况增多。大量本可以通过仲裁解决的劳动争议转为复杂且对抗情绪较大的案件诉至法院。经过仲裁前置未处理好的案件在诉讼中调解工作更难,使得劳动争议案件调撤率在整体民事案件中偏低,不利于矛盾的真正化解。

  针对上述问题,平谷法院建议:一、加强司法建议。建议仲裁委规范仲裁书制作、提升仲裁员素质、增加仲裁资源投入、提高仲裁质量,充分发挥仲裁前置程序的作用,增强仲裁裁决的社会公信力。二、统一仲裁标准。加强与仲裁委的沟通协调,统一执法尺度和裁判标准。强化仲裁与审判的有效衔接,树立大局意识,提供高效的司法保障。三、建立联动机制。联合仲裁委加强对劳动争议案件的诉前调解与指导。同时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工会等多部门配合,建立劳动纠纷解决联动机制,共同妥善化解劳动纠纷。

上一篇:人社部将研究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 下一篇:2014年重庆最低工资标准公布
推荐阅读

社保新变化:分征局面即将结束 6

2018-12-14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