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老有所为”将带动第二次人口红利
2016/10/19 15:0
丨
来源:劳动法苑
本报记者尤丹婷香港报道
9月初,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一次活动中提及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一词。事实上面对老龄化的共同挑战,许多国家早已开始相关的研究与实践,鼓励“老有所为是大势所趋。
华盛顿大学老年学及人口老龄化问题专家NancyMorrow-Howell博士在近期的专访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年龄其实是一种资产。
“无论从事有薪的工作,还是在家帮忙照看孩子、志愿者服务这样的无偿工作,长者(olderadults)群体能为社会提供巨大的经济价值。她说。尽管一些人对“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延迟退休年龄等措施表现得相当反感,但Morrow-Howell博士的研究表示,通过有薪或无偿的工作带来的社会参与感也有益长者们自己的身心健康,“人均寿命越来越长了,很多人并不想要三十年无所事事的退休生活。
强制退休政策或将逐步取消
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已达2.15亿,约占总人口的15.76%,而从2015年到2035年的二十年里,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18亿人,预计2053年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我国正急速进入老龄化阶段。
Morrow-Howell博士十余年来长期关注亚洲地区的老龄化问题研究,曾多次在中国参与相关学术会议、发表演讲。她表示,近年来自中国的研究者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度明显升高,这与中国相对许多发达国家来说更快速的老龄化进程紧密相关。
尹蔚民的上述讲话是“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确定出台后,人社部部长再一次在政策层面上提及老年人工作。据测算,到2030年以后,劳动年龄人口会出现大幅下降的过程,平均以每年760万人的速度减少。到2050年,我们预测劳动年龄人口会由2030年的8.3亿降到7亿左右。
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制度,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为50周岁,女干部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另据人社部的数据,我国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而大多数国家退休都在65岁左右。这几乎是世界上强制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而当前我国人均寿命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68岁上升到76岁。
Morrow-Howell博士相信,未来中国有可能会逐步取消强制退休的要求。目前仅有少数国家目前依然保持着全面的强制退休制度,例如中国与沙特阿拉伯,而越来越多的国家正走向更加灵活的退休制度。
共享经济为长者提供更多机会
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就业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经合组织(OECD)数据表示,发达国家55至64岁的就业老年人口在同龄人中所占的比例在过去十年间上升约一成,达到近60%。而在我国这还是个新兴的讨论话题。事实上在许多行业,尤其是专业服务业,这刚刚超过退休年龄的老人往往拥有丰富而宝贵的专业经验,身体也相对比较健康,当前的强制退休制度对有工作能力与愿望的老人来说是一种浪费。
Morrow-Howell博士说,许多五六十岁的人其实并不希望停止参与社会活动,只不过他们对参与方式的期望或许有些改变。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最关键的是需要雇主能提供更多样的工作方式选择,例如更灵活的工作时间,或在工作场所提供更符合年长者需求的设施,使其在工作的同时能够兼顾家庭。
在美国,一些社会团体已经开始倡导为年长者提供平等的工作机会。例如非盈利组织AARP,它倡导为美国50岁以上的长者提供更友好的工作环境,目前已获得包括苹果公司、电信服务商AT&T、知名律所DLAPiper等在内的290余家机构的签署支持。
此外,她提到火遍全球的共享经济也为长者提供了更多社会参与的机会,因为它手段灵活,也更加能满足个人的经济或其他方面的需求;例如美国,很多长者就同时是Uber的用户及司机。普华永道不久前一份关于分享经济的报告显示,有7%的美国人通过分享经济提供服务,其中55岁以上占24%,65岁以上也有16%;参照滴滴出行此前公布的数据,该平台上的“60后司机也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