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快递大军“使命必达”的背后 申城快递行业劳动关系调查
2016/9/19 15:34
丨
来源:劳动法苑
记者罗菁、叶佳琦摄影贡俊祺
申城每天700万件的快递都需要通过10万快递员工的双手才能“使命必达。10万快递“大军中,真正能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合法缴纳社保的不到三成。这种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层次原因?本报的调查,将为读者揭开快递业内部用工关系的面纱。
我们都是和时间赛跑的人
“唯指标带来畸形工作制
上午8点不到,韵达快递员王斌已经拖着一车大大小小的包裹停在了小区快递柜前。他娴熟地卸下包裹,麻利地整理出属于该小区的快递,然后开始寄柜。
几分钟后,另外两辆电瓶车“风驰电掣地开了过来,那是该区域段其他快递公司的“小哥。两人看到王斌,脸色明显冷了下来,嘴里嘟囔了起来。
“还能说什么,不就是埋怨我来得早了么。王斌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同行是冤家,这在快递员中同样适用,一个小区的快递柜就那么几十个“额度,每占用一个,就意味着晚来者不得不上门跑一趟。
时间,意味着金钱。在快递业内,这是真理。每一个快递员,都是和时间赛跑的人。“以件提成的收入制度,决定了快递员在最短时间里寄送出快件,到手的薪资就会多那么一点。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三通一达对快递员的指标及工资统计各不相同,但形式大同小异,即每一位快递员的收入大致由两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和快件提成。前者并不高,大多在2000元左右,而后者则成为薪资高低主要的“分水岭。
据了解,送件大多在上午进行,下午则是收件的主要时段。每送一件,不同公司的快递员可以获得1元至1.4元不等的收入,每收一件,则是获得快递费5%至8%的提成。尽管区域不同,但一名普通快递员最少一天也要保证送出100多件,手脚麻利的能达到200件左右。这种速度上的差别,导致了快递员收入的“分层。
徐强强今年22岁,是中通快递杏山路站点的一名快递员,每天收发件量在300件以上。这些任务,由徐强强和另一人搭档完成。“很累,每晚18点前要发完快递。我每天早上6点就开工了,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双休日也没有休息。徐强强说,每天他要去两次上级网点,取来分管区域的所有快递,再整理、分送。记者见到他时,正值8月末的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徐强强戴着耳机,边听歌,边蹲在街上整理快递,没有片刻停歇。
在快递行业,“白加黑、“五加二工作制是常态。多家公司的快递员均表示,没有任何的休息天,一周七天都会有寄送需求。每天一早,当绝大多数人们还在睡梦中时,快递员已经开始了货物的分拣,7时奔赴城市各处,一直忙到12时左右,上午的快件寄送完毕,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吃上一口午饭,稍作休息;随后又要开始下午的工作,往往要工作到19时,一天的任务才算完成。
周而复始,机械重复。很多快递员不约而同养成了“惜字如金的习惯。“累得没有力气说笑,也不愿花时间说话。王斌坦称,“在我们的眼里,只有指标。指标就意味着工作量,指标就是收入。
这种工作制度,也促使一些内部“行规的诞生。有快递员告诉记者,如果因为生病等原因无法寄送,公司会安排其他人手“顶班,自己不得不为“顶班者额外付出每件0.6元左右的“辛苦费,“算下来,歇一天还得亏出近百元,不到万不得已,谁不是咬着牙自己扛下来。
月跳槽率30%不稀奇为赚“快钱不愿签合同
快递业,成为“农二代来到上海后最容易进入的一个行业。几乎没有任何门槛。
共青路,是复兴岛上的一条幽静道路。对于上海整个东部片区的快递员来说,这条马路赫赫有名。因为,包括申通、圆通、韵达等一系列快递公司,其杨浦分部都设在这条马路上。
所有的快递公司根本不提任何面试,唯一要求就是“明天来上班。曾几何时,“月薪万元的收入神话,刺激着一批又一批人投身于该行业,能持之以恒的少之又少。
记者了解到,快递公司员工普遍年龄在30岁以下,超过40岁寥寥无几,一个站点100多名员工中未必能找出一个。重体力、强指标的约束,使得年轻人成为绝对的行业主力军,他们挥洒汗水而获得相对高额的收入;又因此而迅速离开。
记者从多家快递公司网点了解到,快递员跳槽率极高,月离职率甚至达到30%。不夸张的说,人员几乎如同走马灯似地轮换。主管不认识下属的现象比比皆是,今天入职明天“走人也不稀奇。
赚“快钱,的确是绝大多数快递员的心态真实写照,没人说的清自己何时会离开,正因为如此,他们最看重到手的钱。
本报对“三通一达各家网点30余位快递员的调查显示,这些平均入职不到一年的外来务工人员,9成未与所在网点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个人社保,但他们本人对此不以为然。
“每个月提成多些,才是我们最关心的。一位快递员如此说道,“也许下个月就不干了,签不签合同又有什么用呢?
徐强强和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他每个月保底工资加提成才4000多元,再算上因投诉被扣除的,月收入在3000多元。“如果签了合同,交个养老金、公积金,我还能剩多少?
虽然快递员大多表示对签不签合同无所谓,但在交流中,他们也坦言,因为没有合同等保障,自己的权益或多或少受到了侵犯。最常见的就是工资常莫名其妙“缩水,所有风险自己承担等。
大约2个月前,一名快递员不慎损坏了4盒进口咖啡的外包装盒。“咖啡一点都没坏,但客户就是不要了,快递员只能自己掏了300块钱买了下来,放在站点给大家喝。一名快递员说。
除了需要承担损坏的快件,遗失件也得赔。采访中,不少快递员抱怨称,虽然忙得焦头烂额,但实际上“负债累累。“我丢过一个快递,客户说里面是金戒指,没保过价,但最后公司还是让我赔2000。快递员小张说,每个月扣400元,要扣满5个月,到现在还没还完。
网点直击不签合同就是为了降低用工成本
根据本报记者的调查发现,上海大型快递公司中,唯有顺丰速运明确要求入职员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企业也为其缴纳社保。据统计,顺丰在沪约有员工2万名。而包括“三通一达在内的多家公司,其网点劳动合同的签订均无法得以保障。
1隶属总部员工都签合同
记者先后走访了顺丰速运长寿营业部、芝川路营业站等,多位基层快递员表示,一入职就和公司签了合同,隶属“顺丰速运集团(上海)速运有限公司总部。据长寿营业部经理卓斌透露,所有员工都享受带薪年假、法定节假日等,用工很规范。
“我们这边有80多名员工,工作10年以上的大概有4、5人;所有人都签合同,交社保,无论入职年限长短。卓斌表示,虽然员工离职率也较高,但顺丰在管理上很严格,该有的规范、福利都没有少过。
有资深业内人士私下告诉记者,出现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直营与“加盟两种经营方式的不同。“顺丰是直营网点,其它公司都是加盟商管理的模式。该人士透露,“对于后者而言,其只对加盟网点有业务要求与考核,至于人员录用,则由网点独立法人代表负责,总公司无权涉及。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邮政管理部门和上海快递行业协会的证实。据了解,除了转运中心和部分支系公司因明确隶属于本部外,对加盟网点的员工合同签订、社保缴纳,各快递总公司均没有明确要求。
2企业“揣着明白装糊涂
而记者了解到的数据显示,即便加上顺丰,上海10万快递员工中,真正能够确保正规劳动关系者,不到三成而已。
在暗访过程中,绝大多数快递网点也未明示求职者会签订合同。当记者提出这一要求时,回答往往含糊不清——“想签也行,先干着,钱少不了你的。
“说白了,就是为了降低成本。一位圆通速递资深快递加盟商告诉记者,快递网点并非不知道不签订劳动关系、不缴纳社保是违规行为,但为了能尽量缩减开支,企业往往“揣着明白装糊涂。于是,“不缴纳社保,工资开高点——往往就是快递员从网点负责人口中得到的承诺。
分析报告快递员劳动维权案件处于高位状态
根据上海快递企业最集中的青浦区人社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2016年,该区劳动仲裁院共受理快递、物流行业劳动争议案473件,其中涉及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和赔偿133件,劳动报酬(工资和加班工资等)167件,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31件,福利待遇64件,缴纳社会保险15件,确认劳动关系45件,其他争议18件。
“可以肯定的是,快递行业的劳动维权案件依然处于高位状态。青浦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副院长孙健如此说道。
由该区人社部门提供的一份分析报告中明确指出,近些年快递、物流行业一直在高成本、低利润状况下运营,面上劳动关系虽然总体和谐稳定,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就是因经营和用工模式多样,而劳资纠纷隐患突出。
报告中指出,当前快递、物流行业的经营模式主要有直营、加盟经营、直营和加盟经营并行三种模式。据了解,圆通的加盟比例在40%左右,申通的加盟比例高达90%。但加盟模式的明显缺陷是门槛过低、层层分包、管理混乱,特别是在劳动关系方面,一方面加盟商与快递、物流公司之间仅是合同契约关系,加盟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对自行雇佣的人员,往往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不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从而极易引发劳资纠纷;另一方面,工作人员是由加盟商自行招用、管理、支付报酬,快递、物流发包公司难以监管,并且加盟商综合实力极弱,一旦出现问题较易停业或关闭,这些从业人员的相关权益较难得到保障。
专家声音“潜规则不是突破劳动法的借口
“不能只重经营不重“人
本报记者的调查,揭开了沪上快递行业10万员工的用工现状,其劳动权益受损的现实不容忽视。市总工会劳动关系工作部部长周永宝、副部长陈嵘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行业“潜规则不能成为突破劳动合同法的借口,企业不能只重经营而忽视劳动者的权益诉求,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而各级工会组织则需切实维护好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争当快递从业人员排忧解难的“娘家人,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
周永宝认为,就快递行业而言,企业不能只把眼光瞄准在业务指标、用户满意度上,更应该把视线转向每一位快递员的身上,“不能只重经营,而不重‘人’。
一个成熟的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一定不会忽视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周永宝表示,经营发展与规范用工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存、共同发展,只重其中之一,必然会造成企业“翘脚,这对其自身只会带来种种不利。
在快递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全总和地方各级工会组织高度重视这一新兴业态的工会组建和职工权益维护工作。去年4月,全总开展了“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其中,快递业非公物流是该行动的五大重点区域、行业之一。而在上海,快递企业工会的建设也是积极稳步地推进之中。
当然,在周永宝看来,快递行业一线的10万员工,也需要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劳动权益保护意识,不能只重眼前“小利,而一旦权益受损之时,“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于职工而言,平时要注意收集相关法律证据,从而为今后一旦发生纠纷,证实企业侵权行为提供有利依据。周永宝表示。
另外,周永宝强调指出,快递行业目前缺乏行业标准,这块“空白点也急需弥补和完善。
“社保体系一体化还需加速
“快递员为何明知企业违规用工,依然甘于保持沉默?市政协委员、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一不合理的现象,背后也暴露出社保体系一体化的加速营造需求。
陆铭指出,对这些初入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年轻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快递行业门槛较低、不必具备太多技能便能上岗,这给他们度过眼前难关提供了较大便利,因此“农二代成为快递员的用工主体并不奇怪。而且这些人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到这个城市里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赚钱,因此明知企业经营者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保是损害其劳动权益,但看在“多点收入的前提下,往往就会屈服。
“事实上,由于社保一体化尚未完全建成,使得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对于社保是否缴纳并不在乎。陆铭指出,当这些打工者离开城市之后,其缴纳部分很有可能不能完全转移,这也使得他们往往更看重眼前的“小利。
陆铭表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的情况下,企业成本压力增大。尤其是社保合规、缴费基数合规问题严峻。从国家的层面来看,实现社会保障的地区转移以及提高保障水平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措施。因为,对于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来说,由于社保不能转移,所以他们也就默认了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因为换个地方也拿不到,只能拿到属于个人的那部分。但是,如果能实现异地转移,他们就有动力去为自己争取更多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