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探访变化中的中国":广东力推"机器换人

2016/6/17 15:52 来源:劳动法苑
就业 机器人
  
  内地一家使用机器人制造汽车的工厂(香港《南华早报》网站资料图片)
  参考消息网6月15日报道 美媒称,一个周日的下午,东莞街头冷冷清清。在这里,市中心以外的所有街区几乎都是工厂或工人住宅。一家工厂门口悬挂的红色横幅显示,订单足够让生产线开动一年。但当地人说,那个横幅至少挂了两年,现在早已时过境迁。
  广东:力推“机器换人
  据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网站6月13日报道,仅仅几年前,一切都还那么不同。就算在周日,街上也是人来人往,烟囱把污染物释放到这个中国出口繁荣时期的核心地带。东莞在很大程度上靠着来自台湾的资金建立起来,在深圳和广州之间迅速发展,生产玩具、家具、鞋、手机等各种商品。
  报道称,除了在这里诞生的72万个孩子,这里的近800万居民几乎都来自外地。就像工人于女士一样,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于女士在20年前从重庆来到东莞,但她现在考虑搬回重庆。
  “现在是最差的时候。于女士说。在广东的这些年,她的收入提高了两倍。她说:“2008年金融危机那会儿,受影响的都是小厂,可这回大厂也不行了。我在重庆的朋友总跟我说,那里开发得正红火,他们一直劝我回去。也许该换个环境了。
  报道称,东莞只是珠江三角洲一带迅速发展的城市之一。深圳、佛山、珠海、中山等城市也都在香港北面崛起。今天,它们构成了一片拥有超过4200万人口的庞大工业区,或许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超大城市。
  这些城市开启的工业革命推动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去年达到近1.2万亿美元,比印尼的国内生产总值还高。广东仍在为全中国大量生产消费品,中国有一半的手机和80%的微波炉都出自这里。
  六年前,如果你购买一部苹果手机或一双耐克运动鞋,它们很可能都产自广东。但是,随着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都十分廉价的日子逐渐远去,广东的企业也在竞相进行升级或迁移。例如,全球最大的手机和电视机制造商之一TCL集团已经把部分生产线迁移到武汉这样的中部城市。
  报道称,旧有出口模式的衰落促使政府采取行动。中国政府的目标是把经济增长由廉价劳动力和投资支持的出口模式转向由创新、国内消费和服务驱动的模式,广东希望在这方面树立榜样。转向消费和服务是中国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以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所在。这促使省级领导鼓励城市吸引新企业并对工厂进行改造升级。广东正在推动“机器换人计划,将在三年内投入1440亿美元,鼓励2000家企业进行自动化升级。
  当地政府称,2015年,东莞已经用机器人代替了43684名工人,使这些工厂的成本下降了近10%。最终的结果是无需照明的所谓“黑暗工厂,因为生产线上只有机器人。
  惠州市市长麦教猛说:“就整个社会而言,有些工人可能会下岗,但这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地方官员说,下岗情况可控,但不愿提供有多少家工厂已经关门或搬迁的细节。深圳1月份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这座城市五年来“淘汰或“转型的低端企业超过1.7万家。
  但是,官员们把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广东是如何吸引新型企业尤其是企业家的,以及是如何打造校园式的、远远不同于当地工业鼎盛时期严重污染工厂的高科技产业园区的,他们说这项计划是为了“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重庆:抢抓“丝路商机
  在重庆长江边的渔村里长大的彭建虎曾经的家搭建在岸边的木桩上,出门需要小心从家里攀爬下来。对于彭建虎来说,长江这一中国最大的水系是一个经济命脉,把家乡重庆和870英里(约1400公里)外繁华的东部沿海市场连接起来。
  报道称,对中国来说,重庆的战略位置也是一个优势,中国政府希望它有朝一日能够将中国与西方国家连接起来。这座城市正谋求成为现代“丝绸之路的物流中心。中国政府倾力打造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由铁路、水路和公路组成的网络,让中国公司能够更快、更经济地进入中亚、俄罗斯和欧洲的市场。
  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所需的大量基础设施能够吸收中国钢铁业和建筑业的过剩产能,并刺激新的贸易活动,重庆可能成为这项倡议的受益者。
  报道称,然而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不仅可以在物流上大展身手。重庆已经是高端制造业的领航者,正在大力推进机器人产业。重庆如磁石般吸引着跨国企业——它们寻求更低的劳动成本,更贴近该城市辐射的1200公里半径内的3亿消费者。
  这座拥有3000万人口的城市去年的经济增速为11%,是全国增速最快的省份。中国领导人肯定了这座城市在住房补贴、放宽户口政策鼓励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的政策创新。重庆的挑战是利用其铁路和水路网络帮助中国落后的西部地区缩小同富裕沿海省份的差距。
  今年59岁的彭建虎是重庆最富有的人之一,他代表着这座城市的企业家精神。他在辞去了安稳的国企工作后创建了一家成功的游轮公司。
  彭建虎在1994年创建了自己的第一家旅行社,接待希望饱览长江风光的外国游客。他站在停靠在江边的游船上,介绍说自己旗下的重庆新世纪游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全欧洲签订总价值高达3亿美元的协议订单。
  报道称,自从中国政府在2000年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优惠政策鼓励向该地区投资以来,重庆的发展便势如破竹。
  而今,这座城市希望在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中发挥带头作用。重庆已经在“渝新欧铁路班列项目中占据了先机,这条铁路通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波兰连接中国和德国。2015年,渝新欧共开行257班。
  这样便捷的物流促使美国福特公司和惠普公司在重庆投资。这座城市过去五年间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都超过100亿美元。中国半导体显示器提供商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也建造了最大的工厂。
  “重庆汇聚了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制造商,笔记本电脑的产量为全球之最,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战略规划部经理李文博(音)说,“通过渝新欧铁路,我们可以轻松地把产品以更低的成本运往欧洲。
  报道称,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等全球汽车制造商正在把工厂迁往重庆和武汉等中国内陆地区。福特公司2013年在重庆投产的发动机工厂使其合资公司长安福特的发动机年产量翻了一番。
  “我们现在主要聚焦于国内市场,但我们绝不会放过海外扩张的机会,重庆两江新区的官员乐鹏(音)说,“不过,我们的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山东:争创自有品牌
  据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网站6月13日报道,陈建华是中国山东一家生产滑雪手套的企业的老板,他想要做出一个体现中国工业转型的重大改变:从代工企业到创立自己的品牌。
  陈建华在济宁市剑华中兴滑雪制品有限公司陈列着数百种滑雪手套的展览室中说:“一家公司在创立自己的品牌时有可能很快就会破产。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或资金,盲目创立品牌会毫无竞争力。
  在山东,从家电制造商海尔集团到纺织巨头山东如意科技集团,都像陈建华一样面临着升级挑战或者受到了越南等更廉价产地的挤压。低成本出口导向经济模式使山东成为继广东和江苏之后中国第三个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美元的经济大省,然而这个模式遇到了困难,迫使人们为了更高的利润转向更有质量的自有品牌产品。
  与其他努力创建知名品牌的中国省份不同,山东的基础很牢固,有三个全国知名的品牌:家用电器制造商海尔集团和海信集团以及青岛啤酒。
  报道称,对海尔来说,对抗增长放缓的解药是创新。早在1985年,海尔老总张瑞敏就让员工用锤子砸毁刚刚生产的残次品。30多年之后,张瑞敏正努力将海尔打造为初创企业孵化平台。自2013年以来,海尔投资了180家初创企业,其中23家还获得了来自第三方的风险投资。
  自从陆凯林(音)在2004年加入海尔后,他一直是海尔开发部门的先锋。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骑着摩托车在山东平度偏远的农村地区推销冰箱,每天工作15个小时。到了2016年,陆凯林是海尔投资的一家生产笔记本电脑的初创企业的首席执行官。陆凯林说,这家企业在最新一轮融资中估值达6亿元人民币,并计划于明年上市。
  悉尼科技大学澳大利亚-中国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詹姆斯劳伦斯森说:“像海尔和如意这样的企业能否经营良好很重要。这些企业有可投入研发的资源,也能控制向价值链上方移动所带来的风险。如果它们能成功,会对其他积极进取的企业有强大的示范作用。
  其中就有陈建华和他的滑雪手套公司,该公司去年在全世界销售了350万副滑雪手套。陈建华说,他的短期目标是在维持代工业务的同时打造自己的品牌。
  山西:遭遇转型阵痛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网站6月13日报道称,中国山西出产的煤炭曾推动了中国的工业革命,帮助冶炼钢铁用于建造铁路、住宅、办公楼和工厂,并为火电厂提供原料。
  然而,随着中国政府寻求更依赖于消费、服务业和创新的发展新模式,这个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煤矿中的几座的内陆省份正面临困境。中国政府要求用3至5年的时间,煤炭行业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而这仅是工业转型的第一阶段。山西也许是对这个可能长达数十年的转型期感受最痛苦的地区。
  报道称,中国北方的大片工业地区也面临着类似于山西的挑战:如何关闭拥有数以百万计的工人、耗费大量资金的矿山?这些工人在新经济下的前途未卜。去年山西的经济增长率在中国所有省份中排名倒数第二。
  这场改革旨在把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推向高收入国家。但是,即使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能实现这一转变并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也无法保证山西能重返2010年中国商品热潮时的巅峰时代。
  中国中央政府将拨款1000亿元用于安置约130万煤矿工人和约50万钢铁工人。然而,虽然中国许多省份的百姓在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化大潮中不远千里外出打工,但在山西,人们没有离开家乡的传统。“当地人不愿外出打工,他们思想非常狭隘,不想离开家。一名煤矿工人说。
  58岁的郭才亮(音)曾在山西拥有10座煤矿。2008年,他在此前一轮因矿难而引发政府介入的行业整合中以8亿元把这些煤矿卖给了政府。
  郭才亮从这笔钱中拿出四分之一,在古交市郊外一个废弃的露天煤矿中修建了乡村度假村。
  在这个寂静的度假村中,郭才亮说他很庆幸自己不用再管理危险、污染的矿井了。他在度假村中运营小型农场,还做药材生意。度假村中还有一个微型高尔夫球场和一座“7D影院。
  “与开煤矿相比,管理度假村让人放松。这里的收入虽然不如开煤矿那么丰厚,但我更安心,郭才亮说,“旅游业有无尽的开发潜力。人人都需要消费、放松,是不是?
  尽管如此,山西一名企业家仍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煤炭仍将是山西经济中最关键的要素,山西的核心竞争力是煤炭,脱离煤矿转型需要一番挣扎

原文地址: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160615/1191897.shtml
上一篇:强看求职者“朋友圈”无视权利边界 下一篇:中国多地鼓励“2.5天休假” 上班族称难以实...
推荐阅读

社保新变化:分征局面即将结束 6

2018-12-14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