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试水医院全员去编制化

2015/9/18 14:44 来源:劳动法苑
事业单位 深圳市
  
  近日,深圳罗湖区实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其中全员去编制化成为改革的焦点。深圳此次历史性打破医生“铁饭碗将带来哪些新变化?
  打破医生“铁饭碗 编制最终将成为“空壳
  “政策刚好卡到我们,没有拿到那张‘船票’,多少有一点悲观。从暨南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刘卫(化名)是深圳市罗湖医院的一名新入职医生,与老员工们不同,他和同批次到岗的同事拿到的不再是事业编制的“铁饭碗,而是成了“合同工。
  今年6月,《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深圳的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行政级别,鼓励医生去民营医院或开办个人诊所,实现多点执业。随着方案逐步推进,深圳罗湖区近日整合区内5家医院和35家社康中心建成罗湖医院集团,以法人结构为载体率先试水改革。
  获任罗湖医院集团首任院长的孙喜琢也被去行政化,他在改革前是一名副处级院长。他告诉记者:“自罗湖医院集团理事会成立之日起,我就没有任何行政级别了,也不再有行政晋升方面的资格。
  “薪酬待遇以岗位为基础,主要考虑技术水平、科研成果、服务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因素,相关改革将有望10月前落实。孙喜琢表示,“医生本就应靠专业技术吃饭,去编制是大势所趋。
  切断编制“后路能否畅通多点执业?
  业内人士认为,步入深水区的医改正遭遇人事制度改革这一瓶颈,在编制化管理下,医生一般只“效命于一家医院,只有切断编制“后路,多点执业、薪酬改革、分级诊疗等医改难题才能迎刃而解,医改这盘“大棋才能走活。
  增加医生流动性被业界解读为去编制化的一大利好。深圳市卫计委医政处处长李创表示:“取消编制和行政级别,公立医疗与民营医疗将在同一人力资源平台竞争,有助于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医疗领域创新。
  “‘单位人’身份容易养懒人,干多干少一个样,院长也不能拿你怎样。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说,只要解放医生,就能实现真正核心的医疗资源市场化流动。
  2013年,欧阳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成为深圳市某三甲医院的一名中医。工作两年来,他时常听身边同事说起关于“编制的各种困惑。编制就像一把大锁,锁住了医术精湛的医生,使之无法向外流动、多点执业。编制也是一张温床,让不思进取的医生们得过且过。
  一些受访医生也认为,没有编制的束缚,一些能力强的医生,可竞争更高的岗位,或者走向市场选择多点执业,最终让医生的医疗价值更大化。
  深圳罗湖医院产科主任周芸告诉记者,医院“大锅饭制度埋没了一些有能力的人,限制了医疗领域创新,去编制化后,一些风险高、技术水平高、患者满意度高的职位,待遇会提高,更能体现劳动价值。
  医生编制“突围战还需迈过几道坎?
  2012年,深港合作创办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就彻底改革了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全国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树立了一个好样本。医院采用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院各级领导不套用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岗位等级,所有人员不纳入编制管理,而是“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医生、护士、医技、管理、工勤类人员的收入差距拉开,对灰色收入“零容忍。
  而深圳即将同步推动的医院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也将借鉴港大深圳医院经验,取消与人员编制挂钩的医院财政补助核算方式。
  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去编制化意义重大,但人才流失是该项改革将面临的首要挑战。
  部分医学院毕业生和刚入职的年轻医生们对去编制化表达了焦虑。由于具体细则还未出台,能否与老员工同工同酬成为不少新入职的合同制医生的担忧。“听说聘用类的医生基本工资大概是1500元,而有编制的基本工资是4000元。刘卫说,“如果10月份发工资的时候没有实现同工同酬,我就没有必要在深圳呆着了。
  “进了公立医院却面临没编制,好像随时可能被炒鱿鱼,心里没底,没有归属感。刚入职深圳一家公立医院的年轻医生林宇说,“如果待遇上不去,我可能会去周边城市行医。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曹钟雄则提出,去编制化意味着把医护人员推上市场,就业风险增大的同时,收入应随市场化程度提高,聘用人员与编制人员在收入福利上应零差异,公平的大环境才能吸引更多人进入医疗业。(据新华社深圳9月16日电)

原文地址:http://health.gmw.cn/newspaper/2015-09/17/content_109265697.htm
上一篇:数据显示广州迎来白领跳槽小高峰 发展受限 ... 下一篇:沈阳和谐劳动关系蓝皮书发布 劳动关系领域7...
推荐阅读

社保新变化:分征局面即将结束 6

2018-12-14 - 热点资讯